回到頂端
|||
熱門: 油價 趙露思 五月天演唱會

下肢鬧中風 週邊導管手術拯救截肢命運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7.14 00:04

撰文/張兼華﹝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任﹞
攝影/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週邊動脈阻塞好發於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洗腎病患,甚至有抽菸習慣的民眾也得注意!一位73歲阿公,有抽菸習慣及高血壓病史,多年來持續服藥控制,直到兩年多前因為腦梗塞輕微中風,檢查後才知道腦血管阻塞缺血,連全身週邊血管也都硬化阻塞,醫生告訴他最後只有截肢這條路可以走了。

病患在門診時表示,大腿骨經常會痛,當時還沒中風的時候,只要一走起路來雙腳就開始不舒服,兒女都當成是一般老人家骨頭不好問題,還買了一堆補骨頭的補品給父親吃。進一步詢問下,才知道病患之前做過血管繞道手術而且繞道的人工血管已經阻塞,並由檢查影像中看到從上腹部的主動脈一路到兩側鼠蹊部的動脈全部都阻塞,於是緊急安排手術。由於阻塞的範圍很大,又是人體的主動脈,經過三個小時手術,病患在半身麻醉下,從左手臂及左邊鼠蹊部各打了一個針孔大小的傷口,並利用導管慢慢將血管打通。

過去外科治療這種主動脈合併週邊動脈阻塞的方法 是以人工血管繞道手術另闢通路增加下肢血流的供應,但由於傷口範圍很大需要開腹甚至加上開胸手術,約40至50公分,加上術後還要忍受傷口疼痛,恢復時間也比較長。而現在利用導管的方式進行「血管腔內導管手術」,利用導管與氣球擴張原理,打通阻塞的血管,再置入網狀金屬支架維持血管的暢通,讓患者改善不良於行的痛楚,保住雙腳避免截肢,且傷口小、出血少,同時只需局部或半身麻醉,更能避免高齡患者手術風險。

人體的心臟就像一個幫浦,將新鮮的含氧血透過動脈將血液輸送到全身的組織與器官提供氧氣與養分,再經由靜脈帶走身體產生的廢物與二氧化碳,完成血液循環,但隨著年紀增長及三高疾病產生,血液中的膽固醇逐漸堆積,形成動脈粥狀硬化,除了容易阻塞血管,更使得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供應。

動脈血管的硬化與阻塞,會發生在大腦、心臟、週邊血管,造成下肢血液供應量減少,出現劇烈疼痛,但許多老人家隨著年紀漸長,行動開始變得不方便,有時手腳痠痛也不以為意,以為是正常的老化過程,往往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其實四肢冰冷疼痛、走路會痛、傷口不易癒合,常常是週邊血管疾病的警訊,如能早期診斷治療,便可避免腳部末端因潰爛壞死導致截肢的發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