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新白皮書呼籲車輛自動駕駛和安全駕駛輔助的行銷應更清晰

中央社/ 2019.03.08 09:4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0308 09:45:52)加州聖荷西--(美國商業資訊)--近期公佈由Frost & Sullivan編製的白皮書呼籲汽車業應闡明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行銷術語,並使之標準化。白皮書還發現雷射雷達技術「有助於駕駛輔助取得重大進步」,並將雷射雷達稱為「能夠支援完全自動駕駛和安全駕駛輔助的關鍵技術。」

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完整新聞稿可在以下網址查閱: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90306005213/en/

報告還發現雷射雷達可提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性能

這份名為《以安全優先的方法來開發和行銷駕駛輔助技術》(A Safety-first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nd Marketing Driver Assistance Technology)白皮書由Velodyne Lidar贊助編製,可在此處下載。

術語可促進安全

國際自動機械工程師協會(SAE International)為車輛自動化定義了不同的級別——從 0級到5級。報告呼籲該產業取消第3級,即駕駛人需要在自動化失敗時進行干預並快速控制車輛。取而代之的是建議將車輛分類為具有2級以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或4級以上(自動駕駛車輛)功能,從而在「需要專門的駕駛人(2級以上)和不需要此類駕駛人(4級以上)的自動化水準之間建立明確界限」。這一變更可減少對「自動駕駛」的定義和合理使用的混淆。報告建議任何低於4級的車輛不得以「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行銷。

白皮書作者、Frost & Sullivan產業分析師Rajender Thusu博士表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可帶來的重要駕駛體驗和安全益處正被行銷宣言與車輛能力偏差導致的混亂所掩蓋。汽車業應採用一致的命名法,避免行銷誤導。將車輛分為2級以上和4級以上將有助於顯著減少對自動駕駛含義的混淆。」

雷射雷達強化ADAS性能

白皮書探討了如何利用雷射雷達技術和互補的相機和雷達來改善2級以上車輛的安全性。雷射雷達支援的感知系統可強化ADAS功能,例如自動緊急煞車(AEB)、主動式巡航控制系統(ACC)和車道維持輔助(LKA)。

該報告指出,「與雷達不同,雷射雷達提供更高的解析度,能夠進行準確的物體探測。與相機不同的是,雷射雷達提供精確的深度感知,距離精確度控制在幾公分範圍內,可以精確定位車輛在道路上的位置,並偵測車輛可用的自由空間。

雷射雷達技術可以「提供360度水平視野和高達40度的垂直視野」——這些能力「對於在其環境中精確定位車輛並規劃其行進路徑至關重要」。報告還指出,雷射雷達如何「在光線弱的條件下運行,雷射雷達與相機不同,因為它們本身即是光源」。

Velodyne Lidar總裁兼業務發展長Marta Hall表示:「借助這份白皮書,Frost & Sullivan為產業就未來先進駕駛安全系統最佳方法的對話提供了寶貴見解。在對報告進行審核之後發現,ADAS添加雷射雷達很顯然能夠提供必要的情報以偵測更多物體,並為汽車提供更詳盡的環境視野,進而大幅加強道路安全。」

關於Velodyne Lidar

Velodyne致力於為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提供最智慧、最強大的雷射雷達解決方案。Velodyne創立於1983年,總部位於加州聖荷西,以其突破性的雷射雷達感測器技術組合而聞名於世。2005年,Velodyne的創辦人兼執行長David Hall發明了即時環景雷射雷達系統,徹底改變了汽車、新運輸方式、地圖、機器人和保安領域的感知和自主性。Velodyne的高性能產品系列包括廣泛的感測解決方案,例如具有成本效益的Puck™、多功能型Ultra Puck™、完美的L4-L5自主駕駛Alpha Puck™、超廣角VelaDome™、經ADAS最佳化的Velarray™,以及駕駛輔助用開創性軟體Vella™。如欲瞭解有關雷射雷達的更多詳情,敬請造訪 https://velodynelidar.com/lidar-101.html。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閱: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90306005213/en/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瞭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聯絡方式:

Sean Dowdall

Landis Communications Inc.(代表Velodyne Lidar, Inc. )

(415) 286-7121

[email protected]

訊息來源:business wire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