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凌】2019年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擴大以新生代領軍,除邀請三位長期駐館藝術家,並徵選兩位短期駐館藝術家、五位Gap Year兩廳院壯遊青年及七位藝術行政實習計畫實習生。今年更首次加入導師角色,邀請兩廳院藝術顧問林強領軍,從青年培力作起,以更充足的資源及時間培育優秀人才。整體面向涵蓋行政、製作到創作,希望提供藝術家及藝術工作者在尋找夢想、發揮才能的路上最有力的支持。
兩廳院2019藝術基地計畫宣告。陳小凌攝影。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過去的藝術基地計畫是一年一任、一年為期,但自上任後,她透過與外界、內部不斷的討論,雖然確立陪伴與提供資源的必要性,「但我們也很好奇,還能怎麼做才能在一定程度裡解決表演藝術產業目前遭遇的現象與問題」。因此,「駐館藝術家」分為長期及短期計畫,其中長期駐館期間由一年延長至兩年,短期則為三個月。
長期駐館從創作初期就注入場館資源,自發想、田野調查到階段性呈現,乃至跨國合作的串聯,都將與藝術家建立更深刻的夥伴關係。今年邀請方向著重連結在地文化,期望藝術家從臺灣土地出發,說出屬於臺灣的故事;另一方面則強調科技跨界,透過新的科技媒材,反映當今社會樣貌。三位藝術家,有長期挖掘本土文化與民間俗儀的吳明倫、樊宗錡,以及擅用數位科技演繹當代劇場的周東彥。
吳明倫的創作一直有意識地運用生死鬼神素材,這次駐館創作以地獄為主要靈感,將發展「十殿閻君」首部曲,透過現代眼光重看傳統信仰價值。劇場導演樊宗錡有感於生活記憶的過度負荷與快速消逝,要透過家將、辦桌等常民生活元素,在作品中重燃屬於臺灣的溫度。劇場及新媒體影像導演周東彥,不斷實驗科技媒材與劇場展演的可能,本次駐館創作是繼其紀錄片《你找什麼?》後,再度以同志線上交友為題,試問科技的便利如何改變人類的情感關係。
短期駐館強調跨域交流,以「1+1」概念出發,由藝術家提出跨領域及跨社群的合作計畫。本次公開甄選出王安琪與紀柏豪,身為專業劇場演員的王安琪,近年跨足影視演出,嘗試打開雙邊對話,將以《婚姻場景》劇本為骨,邀請影視和劇場演員相互演繹,並深入探討劇場產業化的可能性。紀柏豪專研聲音創作,關注日常性的感知,將於駐館期間發展互動性音樂系統,並嘗試運用於劇場演出,反轉觀眾的聽覺經驗。
首次啟動的「Gap Year兩廳院壯遊」計畫,挖掘具潛力、能提出自身觀點,更勇於起身實現的青年藝術家。甄選出來自不同領域的林陸傑、林靖雁、馬雅、張凱福、陳弘洋,將以一年時間在兩廳院自由探索。
翻轉一般寒暑假短期實習做法,兩廳院擴大了「藝術行政實習計畫」,採學期制度與校園接軌,以每年兩次的實習計畫,提供長期且深化的學習內容。實習生將實際參與兩廳院節目企劃部、公共溝通部、顧客體驗部、演出技術部、業務發展部等五個部門工作內容,結合所學與實務,深度了解藝術行政真實的工作環境與面向。
實習計畫與五所學校合作,入選七位同學,分別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程鳳如;國立東華大學音樂學系王晴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陳偉銘;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碩士班藝術管理組李佳玲;樹德科技大學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游佳晏、傅米琦;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林薇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