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解剖教學靠 VR!臺北醫學大學攜手 HTC 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團隊成立 VR 解剖學教室

滔新聞/跳跳虎(蔡漢威 / Hon-Wai Choy) 2018.11.29 15:13

臺北醫學大學與宏達電(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團隊、跨界合作成立全球首間最大規模 VR(虛擬實境)解剖學教室,建置了 10 組榮獲 2018 VR 頭戴式顯示器大獎的 VIVE Pro、以及全球獲獎無數的 VR 解剖教學軟體;除了可以單人自主學習之外,更可以多人連線同時進入同一個虛擬實境空間中,聽老師講說解剖構造,以顛覆性科技虛實整合原本實體解剖課程,突破學生學習立體解剖空間的瓶頸。

 

 

解剖學是醫學的基礎,解剖學習是醫學生在臨床工作不可或缺的經驗。但是百年來解剖學教學方式都是以 2D 的平面內容為主,例如課本、平板電腦及數位解剖桌等;但平面的文字與圖譜上的圖片,無法呈現真實空間立體感,常要靠學生自行想像,把血管、神經、器官等人體的解剖構造,嘗試在自己腦海中組合成立體結構的相對關係,卻很難確認是否正確,造成學習障礙。另外,因著大體老師的捐贈數量有限且無法重複使用,也並非每間學校的學生都有機會實際透過接觸大體學習解剖。

 

VR 解剖教學軟體透過 VR 創造出一個獨特的沉浸式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適用於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多人連線時最多可支援 300 人同時上線,可以在 VR 環境中拆解、旋轉超過 4,000 多個身體結構。除了靜態 VR 人體部位模型之外,VR 解剖教學軟體也有動態解剖模型,從肌肉的伸展與收縮、心臟栩栩如生在眼前跳動、甚至是心臟瓣膜的開閉方式都清晰可見,帶來前所未有的直覺學習成效。

 

目前在臺北醫學大學的解剖學教室,每組學生的解剖台旁,皆搭配 VR 設備,學生可以戴著 VR 頭盔 VIVE Pro,從不同視角觀看過去 2D 很難理解的 3D 空間結構及部位,同時亦可以在解剖前、中及後自主學習,透過 VR 在虛擬立體空間中環繞、拆解,甚至是穿越人體構造,直接感受各組織器官間的相對位置,再結合大體解剖的實驗課程,達到虛實整合的整體學習效果,突破過去傳統學習解剖的困難。

 

未來除了 VR 解剖應用會有更豐富的內容之外,臺北醫學大學解剖學教師團隊將會開發出更多 VR 教案,可應用於預習、課堂中及複習,讓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式快樂學習,翻轉解剖學教育;也會將 VR 教案延伸到進修推廣部的解剖課程學分班、高階智慧醫療 EMBA,甚至到國小、國中、高中開設的醫學營,讓大家都可以有更有效地學習解剖。

 

更多相關報導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