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美國第二代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上市,從西方世界開始造福了許多的病人,一直到2017年底如此先進設備也在院方大力支持的情況下,引進內視鏡治療中心,當下的興奮和悸動實在難以言喻。
在早期因為膽道內的不明狹窄,如以往需要做許多的檢查,例如:腹部超音波、內視鏡超音波、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逆行性膽道攝影、抽血檢驗...等。在經歷眾多的檢查報告中,也僅能檢驗出疑似惡性腫瘤的可能性,但還是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確診,不僅增加許多醫療資源的負擔,也因為檢查延宕許多第一時間的治療,如今本院能有這樣的設備,除了造福台灣的病人,本人與有榮焉。
實際案例分享
2018年7月,一位中年男性病患和他的太太來到門診,當看到他進入門診的第一眼,就發現皮膚和眼白氾黃;他的主訴腹痛,很有可能是膽管出了問題,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抽血檢驗報告。當報告出來時,不意外有明顯的黃疸症狀,但讓我憂慮的是電腦斷層上的不明黑影,如此的黑影勾起我心中許多病患在早期無法確診時的憂慮表情,因為不僅是病患的憂慮藏不住的,連同他的太太也一起在這憂慮的氣氛中,這讓身為醫師的我決心想立刻幫忙病患找出問題所在。於是主動詢問病患是否考慮執行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術,當病患聽到的時候充滿了疑惑的詢問?
Q:什麼是「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
A:透過極細的拋棄式內視鏡導管(3.5mm),搭配十二指腸內視鏡,進入膽、胰管內進行直視下的診斷與處置。此檢查為目前膽胰管最先進的診斷與處置方式。
Q:何時需評估「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檢查?
A:
●不明原因的膽胰管病灶。
●困難取出的膽胰管結石。
●經肝臟移植術或肝膽管手術後膽胰管狹窄。
●膽胰管腫瘤術前評估。
●其他經專業醫師評估需要者。
Q:最新的「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有何種功用?
A:
●此檢查能精準確認病灶的原因,提早取得正確診斷並進行後續處置。(依文獻指出,64%的病人因而改變治療的方式。例如:原先診斷為非惡性病灶者,經過此檢查早期診斷後,提早進行外科手術治療,預防癌細胞的擴散。
●當膽、胰管有大型結石時,可透過此檢查搭配雷射或震波碎石,取代外科手術。
●手術後產生的膽、胰管狹窄時,可透過此檢查協助後續的狹窄擴張及支架置放。
Q:最新「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跟傳統「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 」有何差異?
A:
●傳統「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利用注射顯影劑,在放射線下顯影,間接觀察膽胰管內的病灶。依文獻指出,膽胰管病灶的診斷準確率低於50%。當遇到大型結石時,只能仰賴外科手術。另外,手術後的狹窄治療,只能仰賴體外經皮插管引流或外科手術。
●最新「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可直接觀察膽胰管內的病灶。依文獻指出,膽胰管病灶的診斷準確率高於85%。可處理大型結石並取代外科手術。另外,手術後的狹窄治療,也有較高的成功率。
Q:最新「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是否有健保給付?
A:尚未有健保給付,病人需自費購買拋棄式的內視鏡導管及切片夾。
經過以上的對答,病患和我達成共識,同意一起找出膽管不明狹窄的原因,於不到一週的時間,我們安排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進入膽道內觀察,直視下確實發現在總膽管的位置有惡性腫瘤的痕跡,膽道內的腫瘤崎嶇不平,直接使用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專用的組織夾,夾取了6-8片的組織,順利的完成整個檢查,術後病人麻醉藥退了,我親自詢問病患是否有甚麼不適?病患只回應感覺像是胃鏡睡一覺就起來。
經過兩週的等待,病理報告出爐確診是膽管癌,藉由此檢查的報告開始所有各科部都開始介入,外科、腫瘤科暨血液科和放射腫瘤科,在確診之後更能確立病人之後治療的方針,如今病患已經安排手術,也在各科部的協力之下安排好之後的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能有如此的效率。不僅僅是一個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的檢查,而是亞東醫院各科部一起的溝通、協調和努力下的成果,很高興我們擁有這樣的團隊,很榮幸身在這個團隊。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7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