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少鹽、少油、少糖」口號的影響,很多人以為要健康就不要吃鹽,因此誤解導致煮菜幾乎不加鹽或只使用低鈉鹽;「不要過量」與「少」所傳達的概念是非常不同的,極簡口號的盛行,使得鹽被認成毒蛇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衛福部臺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林佩芬表示,曾有低血鈉患者的家屬對我說:「15元一包的鹽怎麼能吃?會吃死人!」,還有人認為吃鹽會洗腎!每當此時,我總說:「那麼多人愛打點滴,請問你知道點滴是生理食鹽水嗎?用來治病呢!」
林佩芬醫師指出,臨床上老人家因為腎臟功能退化,對缺鈉的忍受力減少,比起年輕人更會因下列常見的因素而產生低血鈉症,常見的原因包括鈉鹽攝取不足(過度飲食控制、市售流質飲食含鈉量較低)、經消化道流失(嘔吐、腹瀉、腸胃道引流)、經腎臟流失(使用利尿劑、某些腎臟病)、鬱血性心臟病、腎上腺素不足、肝硬化合併腹水、甲狀腺功能不全、腦部滲透壓受器重新設定、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等。
林佩芬醫師表示,急性低血鈉會出現倦怠、無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抽搐、嗜睡、記憶力喪失、反應緩慢、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等現象(慢性低血鈉則會造成失智、便秘、憂鬱、情緒緊張、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等狀況;出現這些症狀時,請注意是否有低鈉症的可能性。
林佩芬醫師現任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學歷臺灣大學醫學士、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碩士、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生醫電子與資訊學博士、中國醫藥學院針灸班結訓、安寧緩和醫師進階班結訓、美國醫師執照考試及格 (ECFMG);經歷成大醫院神經科總住院醫師、前公保及健保門診神經科醫師、德國慕尼黑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神經科客座醫師,專長老人科專科、神經科專科、吞嚥訓練、老人憂鬱症、失智症、協助減輕鎮靜抗憂慮藥物依賴、小腿抽筋、神經復健、音樂治療、生醫信號分析。(于郁金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