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鋼 館長跳車 賤內

魚草共生行得通!福山植物園「水生植物池」有撇步 共創魚、水、森林三贏

匯流新聞網/周 佳旻 2018.10.25 15:35

匯流新聞網記者周佳旻/台北報導

魚草共生行得通!強勢水草來襲,導致福山植物園「水生植物池」中栽種的瀕危植物生長受干擾,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發現苗頭不對,施放草魚取食水草,並進行長期水質監測與魚群數量控制,終於達到水中動植物生長平衡,提供優美景緻與觀賞樂趣,是所謂魚幫水,水幫魚,森林經營共創三贏。

福山植物園位於宜蘭縣海拔五百公尺以上山區,被視為蒐集、研究、展示臺灣中、低海拔植物的重要生態場域,經營目標涵蓋學術研究、環境教育、資源保育及休閒遊憩,也因為擁有極佳天然環境,成為森林休憩場所。

「水生植物池」是入園後第一美景,如鏡的碧水是水鳥們喜愛棲所,遊客漫步在環池步道上,傾聽小鷿鷉、鴛鴦、紅冠水雞、蒼鷺等水鳥悅耳歌聲,繚繞山谷;同時,水生植物池提供棕蓑貓、山羌、長鬃山羊及食蟹獴等野生動物飲水及休憩所需。

林試所所長張彬表示,水生植物池最初是林間濕地,經整地規劃為水生植物展示區,引進「區外保育」概念進行臺灣瀕危的植物栽種,而水源取自二公里外的哈盆溪上游地區,水溫較低且缺乏營養鹽,本以為進行水生植物蒐集與保種的場域不會有強勢水草的出現。

張彬表示說,四年前發現水蘊草、水王孫、苦草等水生植物族群日益擴大,其生長干擾瀕危的臺灣萍蓬草、桃園石龍尾、馬口魚及苦花等溪流魚類的活動空間,林試所徵詢專家意見後,調整水生植物池的定位與經營策略與施放草魚取食用以控制水草蔓延,達到平衡物種發展目標。

張彬說明,105年11月開始陸續放養450尾草魚,利用魚群覓食水草,在兩年內水草數量有效減少一成,為避免過多草魚覓食保育類原生植物,同時以人工捕捉來降低魚群數量,控制留存約100尾,草魚長度也增加為原先的三倍。經實驗證實,放養草魚能有效控制強勢水草生長,同時節省人員清除的經費與時間,也避免人工除草造成野生動植物的干擾。

林試所分析過去兩年水生植物池的水質監測資料發現,造成水質優養化的氮與磷濃度趨近於0,電導度變化範圍在40–50微姆歐/公分,顯示草魚對於水質影響不大,無優養化的疑慮,但水中懸浮固體變高,推測是魚群棲息於水池中下層,游移擾動增加,造成池底泥沙翻揚導致懸浮固體數量上升,其資料可用於未來評估施放草魚數量參考依據。

張彬強調,放養草魚對於水蘊草、水王孫這類強勢水草族群制效果明顯,同時騰出空間提供臺灣原生水生動植物使用,顯示「放魚吃草、投其所好、景觀改造」的「魚草共生」策略確實可行,未來持續監控水生植物池的物種變化與環境品質監測。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庫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