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極端氣候治水工程有限 學者:反思與水共存

客家電視台/ 2018.10.05 00:00

【曾宏智 高雄美濃】

從2001年開始,政府總共編列5434億元,整治全台水患,但是水患真能整治嗎?自1991年,水利署第七河川局接手管治美濃溪後,多年來,也投入近20億元的治水經費,可是到現在,美濃地區仍然面臨淹水問題,面對極端氣候的劇烈變化。學者也開始建議,除了理解治水工程的限制「如何與水和平共存」,更成為民眾與政府,必須誠實面對的課題。

10年前,2008年7月輕颱卡玫基夾帶的豐沛雨量,讓高雄美濃又再一次淹水,水深超過150公分。

美濃居民(2008.7):「每年淹水已經麻木了,沒有辦法,不知道要怎麼辦了,這個政府真的無能,花這麼多錢在地方,也沒有辦法有建設。」

1989年 也就是29年前,在美濃溪還屬於高雄縣政府區域排水的年代,就已經開始整治,後來改作中央管河川後,主管機關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又投入20億元繼續整治,預定今年11月19日完成,美濃溪中游整治工程。

水利署第七河川局局長 李宗恩:「美濃溪在82年以前,是屬於縣管的區排,在84年以後,我們開始在做規畫,本局從87年開始整治到目前,總共治理大概是8公里,所需的經費,大概用地用掉大概7.2億,工程費用大概12.7億,合計大概20億左右。」

造成一個地區淹水的原因不會只有一種,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就觀察到,美濃平原上游的雙溪排水、竹子門排水和中正湖排水,經匯流到美濃溪後再流向旗山溪,不過隨著美濃溪下游堤防修築後,原本大水走的水路,被限縮在堤防內。水往低處流,無處可去的大水,反而造成美濃溪中游聚落,淹水情形更加惡化。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執行理事 溫仲良:「現在講的台糖地,從金瓜寮農場還有手巾寮農場,其實就是從前美濃溪,我們講水會氾濫,出來所謂的洪氾平原,在堤防興建以後,從前水有寬廣流出去的地方,全部被阻隔到堤防內,水位就會增高,增高之後,水要排出旗山溪就會排不出去,會向中上游回流。

水利署長 賴建信:「工程手段不是唯一的手段,但是它也是一個可以改善我們淹水的一個方法之一,當然大力的去仰賴這個工程的手段,可能無從去面對氣候變遷的變化,我們能不能說,在重要的生活的地方,盡量減少淹水,然後其它的地方,也許土地可以涵養水源,讓我們這個社會可以很快速的復原。」

所有的防洪和排水設施都有它的極限,有學者就認為,水利單位做了工程整治,並不代表從此不會淹水,而是減少淹水頻率,在極端氣候下,考量跟著水文變動的「環境設計」,打造不怕水淹的韌性城市,更是未來趨勢。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 廖桂賢:「道路怎麼重新設計,建築物怎麼重新設計,開放空間怎麼重新設計,甚至我們的公共設施,包括交通運輸系統,怎麼樣重新設計,讓這一些建成環境,可以比較是兩棲的,也就是它可以承受淹水,不怕水淹的,但是平常不下雨的時候,它也可以正常運作,我們要設法去思考,怎麼樣把水這個元素,融入到我們建成環境的設計裡面。」

高雄市水利局代理局長 韓榮華:「農地有一些,為滯洪這樣子的一個功能,那我們也發現到,現在都市開發過程中間,現在因為開發之後,土地就會慢慢變成,其它的可能工廠使用,相關排水計畫的審查,還有排水功能的一些汙水儲留設施的部分,我想我們會在這個部分,也會來做一個把關。」

與河爭地不爭的事實,如果只想依靠工程方式,達到不淹水目的,這筆預算對台灣而言,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長期投入水患治理觀察的交通大學土木系副教授單信瑜建議,將水患治理的概念,轉為水災風險的角度,降低水災造成的損失。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 單信瑜:「我們過去政府,比較強調硬體的工程,但是硬體的工程,要花幾百億幾千億去做的話,我們現在在想,假如把這些工程的經費,拿來放在補助人民,去購買洪災保險上面,也許更來得經濟有效,我們只是把這些錢,拿來放在保險上,因為這個部分會有保險公司,其實跟政府一起,來承擔淹水的風險。」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台灣曾因西南氣流,在短短1小時內,迅速累積雨量達189毫米,甚至是6小時內,降下1000毫米以上的超大雨量,比起8月23日,美濃地區24小時累積雨量,559毫米多出好幾倍,極端氣候對人類的影響,是現在進行式。學者也呼籲,民眾要開始認清,工程手段有它的侷限,政府也不可能毫無限制,以天文數字的預算,建造一座不淹水的城市,如何不怕水淹、縮短淹水時間,學會在災後快速恢復日常生活,恐怕才是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