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區塊鏈與金融科技於實體經濟之影響【科技金融會計師/鄭旭高專欄】

大成報/ 2018.09.13 12:38
【科技金融會計師/鄭旭高專欄】09月10日在立法院紅樓召開「區塊鏈暨虛擬通貨交易所自律討論」座談會。自前先公聽會後,因應近日之發展,本場座談會邀請國發會、中央銀行、金管會、法務部、科技部、經濟部與財政部等官員針對相關產業之管理及規定進行研議,並討論區塊鏈等相關科技於台灣實體經濟面的效益。

根據金融總會之金融科技投資狀況統計表,我國銀行業(含票券)、證期業(含投信顧)、保險業及周邊單位(證交所、期交所、櫃買中心、集保結算所、財金公司、聯卡中心、聯徵中心等)於2017年計投入78.54億元,預計2018年將投入124.66億元。其中,銀行業占投資總額約八成左右,整體投資額不可謂不高。就區塊鏈而言,第一金、中信金選擇供應鏈金融的場域,玉山金、富邦金選擇校園支付場景,另外亦有公益區塊鏈、會計師函證區塊鏈、以及保險業者或中央銀行針對各自業務進行專案研究等。此等應用均涉及產業知識(Domain Know-How)、對科技的掌握度、相關政策規範等。但主管機關是誰?在沒有主管機關的狀況下,是否沒有明確的政策?在沒有明確政策的狀況中,政府有關部會與相關民間機構的態度會傾向保守嗎?傾向保守的專案,投入的人力、資源或重視度是否有限?有限的狀態下,如果從此角度出發觀察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是否不容易找出對實體經濟的效益?

老子的《道德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翻天覆地之變化往往起於細微之事,近日有一間餐廳接受以虛擬通貨支付餐飲、包場辦活動等,從生活中讓虛擬與實體經濟自然地結合,若該舉措對於餐廳之營收與曝光率有益,亦不失為一種區塊鏈對於實體經濟之效益。「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一百多年前,在世界潮流的驅使下,新政體、理念與體制、新法定貨幣之發行與流通出現,我們從君主專制走向民主共和。而現今不論資訊交流、交通往來聯繫均較以往便利,對於單一政府的依賴度不若百年以前,商業上尋找跨境、跨域或跨界已漸成常態與趨勢,正因政府存在的目的在於服務人民,面對人民的生活型態的改變,如果新興科技能在外匯管制、資本利潤匯出、跨境商貿提供便利性,自然有望能聚攏人群、自而形成跨境、跨域或跨界之嶄新生態系。(作者鄭旭高係美國、台灣會計師、國際公認反洗錢師,金融科技顧問。現任中小企業總會五臨新世代協進會副會長及獅子會副會長等職。)

【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熱門關鍵字:

消費生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