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港珠澳大橋建好了!粵港澳大灣區也準備好了!珠海 深圳 香港 澳門 通通動起來

匯流新聞網/李盛雯 2018.07.15 02:53

▲粵港澳大灣區結合廣東、香港及澳門,利用灣區大平台,促進區域發展,走向國際。圖為香港繁華夜景。(CNEWS資料照片/記者李盛雯攝)

匯流新聞網特派記者李盛雯/香港報導

你最近到過香港嗎?或是澳門、深圳、珠海?那你一定知道綿延海上數十公里,連結珠海、香港和澳門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已接近完工,預計年底前通車;另一個很容易感受到的強烈氣氛是「粵港澳大灣區」,顧名思義,是將廣東、香港及澳門綁在一起,要讓整個區域的各種發展同時起飛。

無論是住在澳門還是香港旅館,當窗外有海景,一定會看到一條細長的海上大橋,連接著橋這頭的香港,和那一頭的珠海,或是澳門。隨著港珠澳大橋快要通車,各種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計劃也如火如荼展開, 想得到的、沒想到的,都在路上。

從香港搭船到珠海,從香港搭火車到深圳,這裏有為數幾百萬的香港居民,還有更多更多的外來移居者,他們在珠江三角洲生活著,工作著,居住著,活動著。火車站、港口邊,很顯眼的地方,都是地產廣告,告訴著你,粵港澳大灣區正啟動一個全新的未來。

▲港珠澳大橋連結珠海、香港及澳門,預計2018年底前啟用。(CNEWS資料照片/記者李盛雯攝)

粵港澳大灣區不只是香港,也是澳門和廣東未來發展前景的關鍵計畫。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分析,大灣區的建設有助解決香港經濟結構的矛盾,結合香港金融實力及珠三角完整的製造及產業鏈,朝向全世界頂端領導地位發展,其中,「港深科技合作園區」就是一個重要的前期項目,利用一國兩制的優點,吸納全球人才。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珠江下游 9 個城市,廣州、東莞、惠州、深圳、肇慶、佛山、中山、江門、珠海,再加上香港和澳門,所謂的9+2,這當中,幫助香港及澳的策略性很強,特別是香港。因為香港雖然 GDP 成長 4%,失業率在 2.8% 以下,貌似財政盈餘高,宏觀數字也好,但實際上卻存有結構性問題及矛盾。

方舟指出,香港第一個問題是經濟產業結構較窄,以金融及房地產等高端產業為主,此外消費型服務業也占很大比重,「香港沒有製造業,只有零售、餐飲、旅遊等,這些行業都是比較基層的人力,金融及專業服務是高端人力,但雇用的人數較少。」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CNEWS資料照片/記者李盛雯攝)

「經濟結構窄,造成大學畢業生找不到想要的職位,結構性錯配相當嚴重」,「房價太高」則是另一個香港市民「難以承受的痛」,香港與中國存在一條邊界,造成無法到更外圍的腹地生活或工作;為了處理這個問題,為了創造出更大的腹地,經濟活動的腹地,生活空間的腹地,粵港澳大灣區誕生了。

透過粵港澳大灣區打通政策壁壘,港澳年青人可在更廣大的腹地上尋找機會;對照世界其他灣區例如東京灣、紐約灣、三藩市灣區,大陸樂觀預測粵港澳大灣區在未來 GDP 一定第一,但隱藏性的問題是仍存有其他差距。

方舟解釋,粵港澳大灣區在全球經體系中,金融科技並非最尖端,全球領導者是紐約,科技則是三藩市在前面,「粵港澳大灣區目標是要做到最頂端的地位。」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金融中心是香港,高科技中心是深圳,珠三角則有強大的製造及產業鏈,結合之後再發揮綜效,可以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價值。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黃醒彪一言以蔽之,粵港澳大灣區的精神就是「整個地區一起發展」,在一體化的前提下,做到全球化,讓一切的生產要素,更自由的流動,打造國際化的平台,朝向「進一步、再更進一步」的對外開放,先集聚、再開放,是一個雙向平台,「不只走出去,也要走進來」。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黃醒彪(左)、傳訊及公共事務部助理經理樊文英。( CNEWS資料照片/記者李盛雯攝)

一切且行且走,大陸用語是「先行先試」,先有大方向,再一步一步訂出大中小計畫,然後利用國家力量,分一年三年五年十年去落實。這一點,從到處都在「填海」,到處都在開發,今日眼前還是一片荒蕪,下次再來已是一棟棟林立高樓,積極建設拓展的能量、企圖心和決心,都能輕易體會,空氣中有一種欣欣向榮的味道。

舉例,粵港澳大灣區有一個規劃綱要,分階段實施,當一個項目成熟時,就可以先推出。以深圳及香港而言,推動中的港深科技合作園區,就是利用自由港的便利條件,由兩邊組董事會來開發位於深圳河中的一個島,把研發中心放在島上,更高的薪水,更少的稅,更廣的市場,更大的自由,更便利的交通,更舒適的生活空間,吸引來自海外的高端人才。

除了吸引全世界人才,大陸對台商和台灣年輕人也給予許多優惠和機會。以座落於東莞松山湖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東莞台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為例,本身來自台中的副總經理黃朝凱就說,目前已經有62個台灣青年企業項目落腳在此,「歡迎大家到大陸發展,共創雙贏」,偌大的工作區間,有來自台灣的生物科技業者,也有一個研發泡茶機的台灣團隊,已經成功融資到上千萬人民幣資金。

▲東莞松山湖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東莞台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副總經理黃朝凱。( CNEWS資料照片/記者李盛雯攝)

新聞照來源: 【匯流新聞網CNEWS】資料照片/記者李盛雯攝

【匯流筆陣】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