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孫慶璋/嘉義報導】 以展望亞洲文化藝術為定位發展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積極扮演各式展演推介、知識傳播及教育的開放平台。6月1日隆重推出的「織路繡徑穿重山:臺灣原住民服飾精品聯展」是故宮南院首次展陳台灣原住民族群服飾文化的獨特性與多元性,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北投文物館及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6館共同策劃聯展,展期6月1日起至12月9日分兩檔展出,歡迎民眾前來欣賞臺灣原住民族衣飾文化和工藝故事。 活動現場,主辦單位為強化原住民族主體性的觀點視野,特別由鄒族長老、達邦部落庫巴協會理事長莊生男帶引貴賓觀眾進入展場解說鄒族展件及承載的部落故事,莊生男長老提到,除了顯示社會階層及藝術美學外,原住民族的服飾也常展現特殊身份或事蹟,例如鄒族男子獵得山豬後,將山豬獠牙做成臂環在節慶祭儀時穿戴以彰顯英勇事蹟。開幕現場更邀請到南院在地的阿里山國中合唱團及樂野「優遊吧斯文化園區茅達諾劇場」演出鄒族傳統鼻笛及歌舞,與觀眾分享原鄉精彩豐富的文化內涵。活動並安排策展人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親自導覽6件各館精選展品,包括有:雅美(達悟)族「牛皮甲」、卑南族「男子無袖長衣」、泰雅族「貝珠長衣」、排灣族「男子長袖短上衣」、泰雅族「女子新娘服」及大武壠族「繡花佩袋」,6件精選展品位於展場入口處,來訪民眾不可錯過。 國立臺灣博物館洪世佑館長、北投文物館李莎莉館長、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游浩乙館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博物館劉斐玟主任、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高介任組長、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王梅霞教授等六館代表蒞臨外,包括監察院副院長同時是前原住民主委孫大川、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文化科瑪勒芙勒芙‧杜妲利茂科長也到場共襄盛舉。 策展團隊精選臺灣各原住民族具重要性、珍稀性和代表性的經典衣飾文物,從臺灣原住民族傳統打製、織布、綴珠、刺繡、貼縫等技法的展現,形制、圖紋的運用以及文化意涵的呈顯,將臺灣原住民族衣飾文化和工藝的故事娓娓道來,引領觀眾進入多元繽紛又趣味盎然的臺灣原住民族世界。 故宮博物院長林正儀致詞表示,南院的設置以立足臺灣、放眼亞洲藝術文化為目標,其中的重要任務即是以文化史的角度,探索、展陳臺灣與周邊亞洲國家的關係,建立與世界的連結,對外推廣臺灣豐富文化,對內就臺灣文化、歷史的建構,善盡詮釋及教育的責任。此外,配合現階段強化公共性的目標,故宮亦期盼扮演藝術和文化展演的平台,透過開放策展方式,讓院外的典藏文物也有機會在故宮展現。本檔展覽具有重要意義,除匯聚各館臺灣原住民精品衣飾文物同台競艷之外,此次藉由南院的展陳空間,象徵故宮與博物館界的專業連結,開啟國內公、私立博物館資源交流、研究整合與展出共享的新頁,更期盼透過本展增進民眾對臺灣原住民族文物的認知,從而增進對原住民族文化重視與文化藝術推展的前進步伐。▲(圖片來源:南故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