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亞洲大學網癮防治中心5年有成 研發新教材輔導青少年75%脫癮

大成報/ 2018.01.04 21:18
【大成報記者蕭宇廷/臺中報導】針對國發會調查,台灣12歲以上民眾推估有105萬人有網路沈迷風險,顯示成癮嚴重。全國首創成立5年的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研發出新預防網路成癮、戒癮的教材與方法,經1年追蹤,有效協助75%青少年脫癮;這套網路成癮教材,已與台南市、台中市等8縣市教育局合作,協助培訓上萬人次的種子教師,投入網路成癮防治行列。

亞大副校長兼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貞透露,亞大團隊實驗證實,連續6週每週90分的團體介入輔導,能有效協助青少年走出沉迷遊戲,由平均每天4小時以上、降到每天不超過2小時。輔導策略則是先提升學生戒癮動機,再一起分析容易失控上線玩遊戲的誘惑情境,繼而找出歸屬感、愉快感、成就感及價值意義「高四感」的替代方案。

柯慧貞說,例如某位國中生因課業成績不好,從電玩遊戲找到成就感,後來逐漸沈迷網路遊戲中,經輔導,找到面對學業挫敗的「高四感」替代活動,從球類及社會服務,找到另類成就感。又如個案面對考試壓力大,也常逃避到遊戲中,團隊輔導他將對考試的負面想法轉為正向思考,並練習情緒放鬆活動,再輔導他的課業正常、慢慢脫癮。

而柯慧貞研究團隊發現,隨著電玩遊戲、手遊盛行,近來網路成癮盛行率下降,手機成癮比率跟著上升,如教育部106年調查,目前手機沈迷傾向學生比率,分別是高中職30.8%、國中29.9%、國小高年級19.3%,情況嚴重。所以團隊也致力研發預防手機成癮方案,已完成可有效增加大學生手機健康使用比例的方案, 青少年方案正開發中。

柯慧貞建議,家長不要只是沒收子女手機,可考慮讓孩子瞭解過度使用手機的好壞,和子女溝通約定健康上網的規範,並以身作則、一起利用管理時間的APP,控制手機使用的時段、活動及時限;另協助子女找出不上網、不玩遊戲、不沈迷社群網站的「高四感」替代活動,使子女擁有幸福感,才是良方。亞大並已開設網癮防治學程,讓學生運用所學進行服務學習,到中小學進班推廣健康上網、幸福學習活動。


熱門關鍵字:

地方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