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臉書朋友生活太美好引憂鬱?研究:高度神經質才是主因

匯流新聞網/黃興文 2017.12.12 10:40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瀏覽Facebook等社群媒體已是許多人的日常,但有人認為可能過於專注他人美化的生活,從欽羨轉為憂鬱。不過,有國外研究卻持相反意見,使用臉書並不會引發憂鬱情緒,甚至能讓人擁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

這項研究由香港樹仁大學發表,針對282名,年齡18到73歲的各國成人為對象,進行線上調查,評估人格特質與憂鬱症狀,參與者公開臉書使用量、朋友數,及社會比較和妒羨程度等問題。結果顯示,受試者每日使用臉書時間平均為100分鐘,朋友平均數為316位,在神經質、社會比較、妒羨與憂鬱程度得分都介於中間值。

進一步分析發現,每天臉書超過2小時者,不會比使用量較少的人更憂鬱。憂鬱與「神經質」、長期過度擔憂、焦慮及不安感的個性相關,不同個性可能從不同角度詮釋同一則訊息,像是以朋友聚會訊息為例,有些人可能會看到朋友開心聚會而感到開心,但有些人會因為沒被邀請而感覺被忽略,並解讀為被排擠的負面訊息,感到失去自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詹佳真表示,先不說網路霸凌、成癮等問題,從研究結果得知,成人高度使用社群媒體並不會引發憂鬱情緒,是令人開心的消息。

她指出,神經質與憂鬱、焦慮的相關性早已被探討,高度神經質確實較容易引發焦慮、憂鬱情緒。這種人格特質通常傾向過度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及自我批判,較常被動關注他人發布的貼文或訊息,而較少主動分享個人生活動態。詹佳真建議,若出現負面情緒時,與其在社群媒體亂逛,不如找個信任的人聊聊或傾訴心事,才能降低自己的不安與焦慮感受。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從這研究來看,長時間使用臉書比起少關注朋友訊息的人們,並不會增加憂鬱症風險,可見「使用臉書可能損害心理健康」的結論,恐怕言之過早。因此,對於社群媒體的使用不需有道德恐慌及過度反應,反而可以從心理健康促進的角度思考。

當看到朋友PO玩樂或開心動態,自己沒有被邀請而沮喪時,可先檢視情緒低落的來源,釐清是自己個性使然或其實不用太在乎。若真的在乎或喜歡這樣的氛圍,自己可成為主動邀請者,或創造開心的情境。對於已讀不回應該更寬心看待,對方可能正在忙或不覺得嚴重需要立即回覆,也不用期待特定對象一定要回覆訊息、留言。

她提醒,透過FB、Line、IG、Snapchat等社群媒體能和不同年齡層親友交流,可視為一種溫暖的互動。像是孫子教長輩使用網路、定時與國外親友視訊、透過社群與朋友聯繫,不僅可以分享快樂,也將能分擔或紓發不開心的情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