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基隆河左岸小鎮 水返腳的前世與今生(上)

滔新聞/tt. Media推推志 2017.12.05 09:00

文/陳惠菁   圖/Tank

在一九九九年之前,汐止一直是一座小鎮,因為上市公司的建商進駐開發,外來人口增多,人口超過十五萬之後才升格為市。但對於在二十一世紀之前即落腳這塊土地、土生土長的汐止人來說,最習慣的,還是將她當做一個有完美夕陽的小鎮。

汐止擁有很特別的交通結構,小小的轄區內就有中山高和北二高兩條國道交流道,像兩條大河匯流至此,有大同路和新台五路兩條大型八線縱貫省道,還有三座台鐵月台停靠站:汐科站、汐止站和五堵站。雖然現在的汐止,已經看不出舊名「水返腳」時,從嘉慶光緒年間就一路開發的水路船運盛況,基隆河如今也早就奄奄一息,但今時繁忙的陸路交通,卻彷彿一個人留存著前世的習氣一樣,汐止依舊車河魚貫。

汐止有三座台鐵停靠站:汐科站、汐止站和五堵站

早年感潮河川基隆河因為會隨潮汐時漲時退,加上汐止地勢起伏多變,日人和清人都曾記錄基隆河流經「水返腳」時,會發出非常奇特的「灘音」,百年前即嘆為台北八景之一,如今都化成了輪胎高速壓過路面的風切聲響。

在汐止尋常的日子裡,每天早晨起即有大量的上班族流入,有些進入以宏碁大樓為首的東方科學園區,有些則進入樟樹灣工業區,也有大量的上班族從一高、二高與縱貫省道流出,進入台北城工作,所以早晚塞車是日常。

世紀前的船隻熱鬧據點

如果更早一點,早到一百二十年前,在一八九五年之後也有大量的日本民與兵,從基隆登陸,隨貨運船隻到熱鬧的內陸小鎮「水返腳」,另一頭從淡海進入台北城的,也循著浩大水面的基隆河,一路經大稻埕來到中繼站「水返腳」,再前往基隆、平溪、宜蘭等地。

百年前人曾循著基隆河來到中繼站「水返腳」

時隔百年,人們還是重複著在汐止不停的路過,路過兩市交界的基隆河,路過五堵段隧道、南港段隧道,而中間白燦光亮的就是各地天涯人往來的汐止。

古厝不停被拆遷  蘇家大院幸留汐止

如果再更早一點,在日人據台前十年,中法戰爭爆發,準備強佔台灣的法國軍艦,大軍壓境,兵臨基隆港,雖一度被當時台灣的首任巡撫劉銘傳擊退,但仍舊登陸上岸一路往台北城攻進。當時汐止有一經營茶行的地方名望蘇樹森,率領民兵三百多人,將法軍驅趕至貢寮海岸,成功抵抗法人對汐止的佔領,於是被提拔有功,由光緒皇帝冊封「四品軍功」。之後蘇樹森便大興土木,要蓋出他心目中的「四品官舍」,此即汐止知名的「蘇家大厝」的由來。

位於汐止車站前的蘇家大厝彷洋房建築風格,二層樓高,對稱拱門與迴廊設計是一大特色

蘇家大厝為五落官房,起造地點在今天的汐止火車站附近,五落包括正身、護龍、雙葉、五重門,而中門屋頂飄飛著高官之家才能有的八尺燕尾,門楣與堵面均有華麗藻飾,建材都由唐山海運而來,成為「水返腳」新興的大戶人家。兩百年前島外的世界正進行著一次世界大戰,而島嶼北方的小鎮「水返腳」,卻一時官商鼎盛。但就在蘇家大厝落成不過十年,島嶼便被清人割予日本。

甲午之後,日本負責接收台灣的「近衛師團」總指揮官「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從基隆入台後,經安排落腳的住所便是汐止蘇家,蘇家大院的二代分火出去有好幾間,能久親王入住的是今天現址為汐止消防隊旁邊的「忠順廟」舊址。後來「能久親王」往島嶼南部挺進,史料記載中伏死在嘉義,而親王在台灣的住所蘇家大院分院,則被日人強制改建成祭祀親王的「能久神社」。

汐止消防隊旁,忠順廟前之日式神社建築鳥居

直到日人統治漸久,大正九年(一九二○年)因為日人思鄉,正式將「水返腳」更名為與日本東京「汐留」相似的「汐止」,取其日文發音相同,也因為環抱汐止的大尖山,有著和日本聖山「富士山」一模一樣的火山角錐輪廓。(待續)

從大尖山上俯瞰的台北盆地

 

(本文由 tt.Media推推志 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