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耿揚名
這封信是2017年7月25日在北極點寫給政治, 經濟, 科技, 社會和文化各個不同領域的領導者。
我1995 年7月第一次搭乘核子動力破冰船抵達地球的頂端“北極點90度”(North Pole,參考路線圖),今年已是第四次前往這個冰雪覆蓋的區域。猶記當時也是在相同的7月北極的夏季期間,24小時的極晝,遙看蔚藍的天空及一望無際的白色大地,美的令人窒息;深吸一口冰涼清新的空氣,暫時忘卻一切塵世間的煩惱。但今非昔比,驟然發現大地各種自然景觀,包括海冰覆蓋面積,冰層的厚度及密度,空氣與海水的溫度,以及野生動物生態環境…,都已有了極大的變化。
這封信是2017年7月25日在北極點寫給政治, 經濟, 科技, 社會和文化各個不同領域的領導者。
我1995 年7月第一次搭乘核子動力破冰船抵達地球的頂端“北極點90度”(North Pole,參考路線圖),今年已是第四次前往這個冰雪覆蓋的區域。猶記當時也是在相同的7月北極的夏季期間,24小時的極晝,遙看蔚藍的天空及一望無際的白色大地,美的令人窒息;深吸一口冰涼清新的空氣,暫時忘卻一切塵世間的煩惱。但今非昔比,驟然發現大地各種自然景觀,包括海冰覆蓋面積,冰層的厚度及密度,空氣與海水的溫度,以及野生動物生態環境…,都已有了極大的變化。
(圖/耿揚名)
我們這趟行程與以往所有的北極航次有些不同,除勇闖地球最北端,也就是地理的極北,又稱北 極點90 度,觀賞核動力破冰船破冰),直升機飛行,北極點跳水,熱氣球飛行,我拿著成大母校校旗與哥大教授Dr. Raymo 在北極點合影留念,北冰洋中FJL 群島登陸俄羅斯觀測站(廢棄),還籌辦了經營南北極26 年奇航 以來的第一屆北極高峰會 (North Pole Summit-Chinese group);航程中更特別舉辦了 多場精彩的專題講座與座談會,主題涵蓋人類必須面對的全球暖化溫室效應,極端氣候變遷,碳排量劇增,能源消耗,環境污染,凍土層破壞,及其他相關問題,如北方居民種族邊緣化等等。
核動力破冰船破冰。(圖/耿揚名)
直升機飛行。(圖/耿揚名)
熱氣球飛行。(圖/耿揚名)
北極高峰會中我們特別邀請7 位國際知名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有科學家,探險家,教育家, 因紐特部落長老,攝影專家和其他各地嘉賓等等。7 位專家學者包括:
● 因紐特人長老和教育家, 學校校長 David Serkoak
● 前美國北極研究委員會主席, 阿拉斯加副州长Frances Ulmer 博士
●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氣象學家Maureen Raymo 博士
● 極地地理學家, 探險家和作家James Raffan 博士
● 探險家, 自力徒步(無外力介入), 首次成功抵達北極點英國考察隊領隊 Alan Chambers
● 海洋生物學家, 國際級攝影大師Paul Nicklen
● 生態保護專家和作家, 國際級攝影大師, Sea Legacy 創始人Cristina Mittermeier
● 因紐特人長老和教育家, 學校校長 David Serkoak
● 前美國北極研究委員會主席, 阿拉斯加副州长Frances Ulmer 博士
●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氣象學家Maureen Raymo 博士
● 極地地理學家, 探險家和作家James Raffan 博士
● 探險家, 自力徒步(無外力介入), 首次成功抵達北極點英國考察隊領隊 Alan Chambers
● 海洋生物學家, 國際級攝影大師Paul Nicklen
● 生態保護專家和作家, 國際級攝影大師, Sea Legacy 創始人Cristina Mittermeier
成大校旗與哥大教授Dr. Raymo 北極點合影。(圖/耿揚名)
FJL 群島俄羅斯觀測站(廢棄)。(圖/耿揚名)
通過這些國際級卓越的人士們在不同的領域提出寶貴的資訊與見解,擴展了我們的視野,也引發 許多反思和關注,大家都受益匪淺。
第一屆北極高峰會 – 華人團隊 (作者站立於3 排左1)。(圖/耿揚名)
事實上,我們這次前往極點考察,航行期間是毫無阻礙的,以往必須6 天左右的行程,竟然只花 費4 天時間就抵達了北極點,因為並沒有多年的海冰減緩航行,更不需要因為大量的冰層而調整 路線,而這並不是個好消息。我們在航行中最重要的集體發現是感受到了北極的“炎熱夏季”,冰 度和厚度都大幅度減小,地平線空氣中瀰漫著大量霧霾,海水溫度提升,90ºN 的溫度竟然高於冰 點。更令人警覺的是生物種類和數量都顯著減少,只看到幾隻型體瘦弱的北極熊, 卻罕見長牙大海象(Walrus)出沒或斑點海豹(Ring Seal)的踪跡,還看見一條已經死亡,浮脹而 漂在海面上的背脊鯨(humpback Whale)。我們現今遭遇到的北極現實生態狀況, 與過去的記憶或美好的宣傳圖片大相徑庭。全球變暖已經明顯改變極區的生態系統,極區的脆弱 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和土地開發,伐林加上森林大火,超級颶風,地震,洪 澇等極端的氣候變化,已從知識研究領域迅速的轉移到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面對的真實世界, 這是不容再忽視的危機,地球已經生病了(參考 附註 1)。
型體瘦弱的北極熊。(圖/耿揚名)
世界正在加速變化,我們敦促各國政府領導人和各級民間團體領袖,必須正視全球變暖,全球污 染和荒野破壞以及其他相關問題,如北方居民的種族邊緣化..等等; 即時制定強而有力,長期有 效可持續性的政策,對於環保,新能源,護林,動植物保護,災害防護,提出實際可行的執行方 案;因為此時不做,將來必要後悔晚矣!
不幸死亡的背脊鯨(humpback Whale)。(圖/耿揚名)
作為“2017 遠征北極峰會”主辦人之一,我覺得有責任由北極停泊在冰上的“50 年的勝利號” 核動力 破冰船上寫這封信,為來自世界各地16 個不同國家遠征者的共同觀感“發聲” , 並講述這個大家都 期盼應有的健康地球生態故事。 同時我認為雖然世界上有許多優秀科學家,資深學者的默默潛心 研究,但如果各領域重要的國家領導者不支持(譬如我們冒然退出國際氣候組織協定的某總 統),社會大眾不警覺,而任憑情況繼續惡化下去,直到不可逆轉時,人類即將面臨難以承擔的 後果,則悔之晚矣。
我們同屬這個地球上的公民,它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後代子孫。所以除了為今天的自己,請更 即早為子孫後代發出強大的聲音,一起由極地發出這個呼籲,讓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愛地球, 重環保,並以負責的方式,驕傲的把適合生活的環境交給我們的下一代和他們的子孫們。
2017 年7 月25 日 於北極點
附註 1:今年最新的幾個令人觸目心驚的災難例子 連續幾個橫掃加勒比海及德州,弗羅里達的5 級超級颶風(風速250+ Km/hour)的例子,如 Hurricane Harey, Irma, Jose, Maria,及美國西岸因乾旱引發蔓延數州的森林大火,就是令人觸目心驚的 災難。
我們同屬這個地球上的公民,它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後代子孫。所以除了為今天的自己,請更 即早為子孫後代發出強大的聲音,一起由極地發出這個呼籲,讓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愛地球, 重環保,並以負責的方式,驕傲的把適合生活的環境交給我們的下一代和他們的子孫們。
2017 年7 月25 日 於北極點
附註 1:今年最新的幾個令人觸目心驚的災難例子 連續幾個橫掃加勒比海及德州,弗羅里達的5 級超級颶風(風速250+ Km/hour)的例子,如 Hurricane Harey, Irma, Jose, Maria,及美國西岸因乾旱引發蔓延數州的森林大火,就是令人觸目心驚的 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