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有吳敦義在,柯P,安啦!

美麗島電子報/嚴智徑 2017.09.15 14:50

文章摘要:被民進黨上下敲得滿頭包的柯P,其實也不必太過緊張,稍微管好一下自己那張嘴,尊重一下小英、菊姐,外面有吳敦義兄弟挺著,現下民進黨上下那股鳥氣,實在不必太在意。

 

 

嚴智徑/評論

 

台北政壇這幾天充滿了殺戮之氣,主要的火藥味來自民進黨。府院黨上下對黨友台北市長柯文哲幾次挑戰黨中央底線的言論,出現了不惜玉石俱焚、必要時自推人選一搏,丟了台北市長席位也不後悔的意氣之詞。結果真的會如此嗎?

 

有亞斯伯格症傾向的柯文哲,也許IQ過人,但情緒智商一向惹人物議,當世大運在老天看顧、選手努力下出奇的圓滿成功,內行人就可以立即預言,已經管好大嘴巴好一陣子的柯文哲,肯定會得意忘形,再次發言賈禍。

 

果不其然,自以為篤定獲得民進黨必須含淚支持的柯文哲,此時砲火四射,先是批評中央必須負起世大運開幕鬧場責任,也對總統蔡英文的表現不時評頭論足一番;說到民進黨大姐大陳菊辦的高雄世運,更是嗤之以鼻,氣得花媽七竅生煙;提到2020的大位,柯P甚至老實到還會有「三秒鐘」的念頭閃過;老獨派和文化台獨最忌諱的「兩岸一家親」也被重新提起,零零總總,攪得本來已經準備認命含淚支持柯P選市長的民進黨上下,彷彿被戳破甩到地上的馬蜂窩,大家有志一同的群起圍攻起柯P來。

 

這其中,民進黨中執會雖然在討論提名條例時通過了「柯文哲條款」,預留了禮讓黨友的空間,但府院黨內部互動時,大家氣憤填膺,認為柯P踩著小英、黨中央的頭自己往上爬,顯然已過了紅線;這還不包括氣炸了的花媽,還有她旗下一大票摩拳擦掌的新潮流兄弟們可能的報復行動,黨內甚至有了寧可民進黨推人出來參選台北市長而丟了台北市長,也不要見到柯文哲在台北市繼續囂張的氣話。

 

結果真的會如此嗎?還好,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可能給了柯文哲最好的答案。 國民黨過去在馬英九的特殊領導下,一路從2014的縣市長等九合一選戰,到2016的總統、立委選戰慘敗,再歷經了老勢力趁虛復辟一年多的亂象,加上民進黨執政後的抄黨產行動,國民黨看似已奄奄一息,但從黨主席、中央委員選舉中,吳敦義人馬大勝,再到吳敦義掌舵之後「有恩必報」、「親疏有別」、「論功行賞」、廣交天下英豪的新作風,一股嚴重威脅民進黨生存的暗流顯然已經形成。

 

學歷史的吳敦義,確實把歷史的興衰起伏研究得很透徹,他知道人不能忘本的古訓,即使明知馬英九不是個東西,但絕口不提馬英九一個不是,即使在他苦戰黨主席時巴望著馬能來一通鼓勵的電話都不可得,他也一聲不吭。主席選後,他論功行賞,只要對他有戰功,不論三教九流、黑白兩道,一律破格提拔,以行動否定了馬英九當年孤傲幼稚的潔癖,甚至自以為清高寧予外人不給家奴的特殊癖好,所引來「親痛仇快」的批評,在吳身上絲毫未見。

 

吳敦義的生聚教訓,也反映在他高超的「交朋友」手法上,吳敦義走遍南北餐會,刻意在會前強記出席者身分背景,見面就一陣噓寒問暖,讓人明知做作,也對其用心頗感受用。顯然,只要不是敵人,大家就是吳敦義的朋友,只要願意幫忙,吳敦義就一定有所回報,成了吳敦義成功營造的氛圍。

 

對於中國國民黨幾十年來由外省勢力所把持的老底氣,吳敦義也如棉裡針般的出手,黨員結構逐漸洗盤,過去給人外來統治者傲慢嘴臉的印象,已經起了化學變化;吳敦義也能顧及老勢力的憂懼和可能的反彈,穿插運用了如軍頭之子的郝龍斌等,繼續遊走對岸、降低獨台的疑慮;鞏固本土意識,回頭拉攏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大家盡釋前嫌,也讓人看到了團結本土的決心;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眉來眼去,更讓人充滿想像空間。

 

才短短幾個月,吳敦義外科手術式的操作,顯然已使政壇藍綠對抗的態勢大幅變化。民進黨有識者顯然驚覺,民進黨的對手,不再是刻板印象中外來政權的國民黨,而是由吳敦義所整合出的「非民進黨」勢力。再加上,過去民進黨在仰攻執政山頭時的勢不可擋,已逐漸在執政後左支右絀的施政敗績、貪得無饜搶食政經資源的派系惡鬥嘴臉中消蝕殆盡,藍綠的界線逐漸模糊,台灣政壇已呈現出是少數的既得利益民進黨,必須對抗多數非民進黨者的態勢。

 

在民進黨執政後,不論是鐘擺效應、藍綠消漲、馬英九因素不再等,2018的地方選戰,明顯不利民進黨,再加上吳敦義毫不掩蓋問鼎2020大位的決心,有效凝聚了各有所圖的各方勢力,再次輪政之說已甚囂塵上。而其中,台北市長的攻防戰,顯然是吳蔡爭鋒的焦點。2018拿下台北市,就如國民黨取得了美軍在硫磺島作戰中豎起國旗的山頭,藍軍士氣必然大振,順勢一路攻下2020的預期,顯然不可小覷。

 

有鑑於此,被民進黨上下敲得滿頭包的柯P,其實也不必太過緊張,稍微管好一下自己那張嘴,尊重一下小英、菊姐,外面有吳敦義兄弟挺著,現下民進黨上下那股鳥氣,實在不必太在意。

 

【圖片為資料照,來源:中評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