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二會再思考2-2】習近平對台灣喊話:超越孫中山 讀懂中國現代化
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說,很多人認為馬英九二度訪陸只是個「新聞性事件」,但他認為對於一個政治事件,應該建立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標準,而他個人根據其影響力分成3個層次:「新聞性事件」,影響持續數周或1、2個月;「政治性事件」,影響1、2年甚至數十年;「歷史性事件」,影響幾代人,「像蔣經國先生選李登輝做他的接班人就是『歷史性事件』,影響至今。」
陸安排馬二訪有3用意
用上述標準來看馬英九二度訪陸,如果是馬英九主動,那就只是「新聞性事件」,大陸是配合他,即使有馬習會,也只是大陸給面子。但這次是大陸主動邀請,就很不一樣,絕對不只是「新聞性事件」,大陸把規格拉得那麼高,就是希望有政治性效果,希望台灣年輕人成為種子,回台宣傳他們親見的「當代中國」、「未來中國」,讓台灣年輕同儕可以更大膽去了解中國大陸;去好奇比較到底台灣主流媒體跟西方媒體講述的中國,跟真正的中國有何差距;甚至親自去大陸看看。
為何大陸要做這樣的安排?最近兩岸關係不斷發生波折,像2月的金廈海域事件,習近平想表態,但他得要有個觸媒。因此他藉由邀請馬英九訪陸,一來是影響台灣年輕人;二來,金廈海域事件之後,大陸武統意識非常高漲,對習近平對台政策有一些微詞,習近平也藉此機會對內做一些政策性宣示;三來,對西方媒體重申他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所以這次必定會有馬習會,習近平也必定會講話,因為這原本就是習近平的目的。楊開煌說,讀得懂的人會從「馬習二會」讀到新訊息;讀不懂也沒關係,客觀形勢擺在那裡。
從安排來看,「大九學堂」的台青是馬英九二訪大陸的共同主角。這跟馬英九首訪大陸時「大九學堂」的台灣學子只是陪襯很不一樣,因此就從「新聞性事件」推向「政治性事件」。接下來洪秀柱、王金平等人也陸續訪陸,相信大陸也希望他們帶幾波年輕人去。
為何中國大陸突然希望政治名人帶台青訪陸?事實上大陸原本就希望台灣教授台青訪陸,最近台灣網紅鍾明軒也訪陸,這些都會有一些影響。但是現在兩岸關係惡化,社會仇中氛圍太盛,讓年輕人有顧慮。跟著政治名人訪陸,一來是安全,家長放心;二來台青也可以看到更多東西。例如洪秀柱是浙江人,台青在浙江可以看到完全AI機器人服務的旅館,從櫃檯、點餐到送餐,整個旅館沒有一個真人,這是台灣沒有的。浙江還有「寧德時代」,這裡有全球最先進電池,台青可以看到未來新能源如何服務人類,這些都會讓台灣年輕人有不同感受。
陸幫藍營培養後備軍
楊開煌說,大陸其實是幫國民黨逐漸培養後備軍。在台灣,藍營要吸引年輕人太難了,經濟上不能讓年輕人無憂無慮,生活上不能指導新的未來。因此之前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講過、習近平也講過要「堅強地支持台灣統派」,不是給經費支援你,或說招待你來大陸好吃好喝,而是幫你培養下一代。只要想接觸大陸的台青,就會主動去打聽有哪些窗口,而藍營就是台青接觸大陸的窗口。
所以說,馬英九二度訪陸,觀察點真的不該集中在誰接機、誰陪同、誰宴請;「馬習二會」在哪個廳?馬英九是否故意讀錯稿子,把「中華民族」講成「中華民國」等等。楊開煌說,他個人認為馬英九不是故意讀錯,而是興奮過頭,畢竟習近平是世界級領導人,馬英九卻見了2次。這次訪問,用港媒的話,對馬英九來說是「吾願足矣」,對台灣來說是「剛剛開始」。
楊開煌語重心長提醒台青:去大陸不能只有「震撼」,不要只停留在對於「未來中國」的羨慕,必須要去思考為何會有這樣的震撼?為何同樣幾十年,台灣從進步到落後,從落後到現在連大陸揚塵而去的尾氣都聞不到?兩岸的制度、政治理念、意識形態究竟有哪些差異?台灣的制度有甚麼缺點?台人的政治理念有何不足?台灣青年的意識形態為何被扭曲?如此才能真正覺悟,不僅從文化自信去覺悟,而是從制度的不同來自我教育,從而對社會主義有新的認識,對共產黨的制度跟他們堅持的理念有不同的理解,這樣台灣年輕人才會心悅誠服,願意共同投身到民族復興大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另方面楊開煌也提及,此次大陸對「大九學堂」的台青接待規格如此高,讓他們見到世界級領袖,下次要如何安排?大陸年輕人會不會有不平之鳴?畢竟陸青連想見地委書記都不容易,為何他們眼中被洗腦的、受毒化的獨派台青可以見到習近平?因此大陸做類似安排也是險棋,有後遺症,但相信大陸有足夠政治智慧可以化解。
楊開煌總結,2021年北京提出〈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做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新藍本。〈總體方略〉提及,新時代10年對台工作的最鮮明特徵是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最關鍵因素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重要啟示是統一的時、勢、義始終在大陸這一邊。閱讀大陸對台政策,注意到「最鮮明特徵」、「最關鍵因素」、「最重要啟示」這三「最」,才會理解大陸所謂的戰略定力、戰略耐力,才不會胡亂認為民進黨這樣的處理,大陸就會用兵,才會有不同理解和思考。
孫中山當年「迎頭改上」 中共已「帶頭應變」
最後楊開煌也分析習近平在「馬習二會」致詞,習近平講了一段話:「經過百年奮鬥,我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不僅實現孫中山先生當年描繪的藍圖,而且創造了許多遠遠超出孫中山先生設想的成就。」楊開煌認為這句話很重要,是習近平想對台灣統派和國民黨講的。簡單說,孫中山當年講的頂多是「迎頭改上」,中共現在做的是「帶頭應變」,亦即所謂的「未來中國」。
楊開煌說,並不是說孫中山當年講得不好或不對,每個時代的人都有他那個時代的侷限;而是今天台灣統派不能再被孫中山困住,要超越孫中山,才能讀懂今日的中國,否則台灣統派還會陷在西方給中國貼的諸如專制等標籤。他也期許台灣年輕人對今日中國的震撼,不僅是現象上的震撼,還要去思考為何不同的制度、政治理念、意識形態造成這個震撼?要有自己的認識,才能突破別人給的框架,不被洗腦;才能真正卓然有見,走出自己未來。
楊開煌對「中國式現代化」有非常高的評價:民族主義方面,中國大陸已經不只是中華民族的復興,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民權主義方面,中國大陸不只是西方的民主制度,而是全過程的人民民主;民生主義方面,不只是中國要能跟其他國家並駕齊驅,而是指引綠色的、和諧的、共享式的、可持續的現代化。因此從民族、民權、民生三方面歸納,習近平所謂的「中國式現代化」,不只指引中國的發展,而且指引世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