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在這一個民眾對蔡總統兩岸關係處理的態度和施政總體滿意度都跌到新低點的湊巧時間,賴清德語出驚人地「親中愛台」脫口而出。儘管賴並沒有2020出馬的打算,但是傳言被繼續炒作的氣氛下,賴口出「親中愛台」便被認為是刻意要在兩岸議題上和蔡互別苗頭,用來取代蔡的「維持現狀」,並加油添醋成賴2020參選的起身砲。
比起5月份美麗島電子報的國政調查,民眾對總統的滿意度只有25%,仍然低迷,但是已經止跌;倒是信任度持續下跌了約4%,來到32.9%,這不是好事。對民進黨來說,比較麻煩的數據還有三個,一個是民進黨民眾中對總統不滿的居然高達32.3%;另一個是民眾對民進黨沒有好感的上升到51.5%,竟第一次超過了國民黨(48.5%),而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掉到3成以下,剩29.7%已經和國民黨的28.4% 非常接近了;最嚴重的是認同度方面,2016年7月民進黨以31.3%領先國民黨的15.0%,高達一倍有餘,但是民眾對民進黨的好感度在持繼續下跌一年後,如今剩下22.9%已經和國民黨的22.2%不相上下,這趨勢再不扭轉,下個月恐怕就會出現死亡交叉了!無疑的,這是最嚴重的訊號,因為從2004年到現在12年來,凡是那一個政黨走在輸勢時,那一個政黨無論總統或立委大選都必輸!
圖一、美麗島電子報提供
不過6月份的國情民調,調查重點到底是另有所在,放在兩岸和外交上面。現在就從這面向來探討國情。首先,民調發現高達61.7%民眾認為巴拿馬斷交對是影響台灣的重大事件。巴拿馬的斷交,民眾既然認為是「重大」,民眾對蔡總統的觀感勢必受到斷交事件的衝擊。
在年初,有民調發現總統兩岸政策做法受到高度支持,高達69.2%民眾肯定。「維持現狀」是總統長期訴求的兩岸政策基本態度,她這態度更有高達74.0%的民眾贊成,其中泛綠民眾有9成贊成。(兩岸政策協會2017/3/29公布「兩岸與時事議題民意調查」)如今6月的國情報告發現,被民眾認為是重大事件的巴拿馬斷交是受到兩岸關係影響所及,在這情形下,原來蔡總統受到高度肯定的「維持現狀」,民眾已經有48.8%認為是失敗了。至於她總體兩岸政策的滿意度,依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調查,2016年8月的51.4%是個高點,從那時跌到今年6月滿意度已經剩下34.6%,不滿意度則從39.7%上升到了58.2%。
圖二、來源:台灣民意基金會
在這一個民眾對蔡總統兩岸關係處理的態度和施政總體滿意度都跌到新低點的湊巧時間,賴清德語出驚人地「親中愛台」脫口而出。由於媒體一直有傳言,民進黨人士認為蔡總統滿意度信任度如果持續下探的趨勢不變,如果民進黨還由她參選總統,2020會選得很辛苦,縱使能像陳水扁、馬英九一樣連任,民進黨的立委一定受到嚴重波及,而且將像2008的民進黨或2016的國民黨一樣選得潰不成軍,以致於在接下來的8年政權都不得不交給對手黨,沒有人有機會選上總統,因此在2020必須拱賴以代蔡。儘管賴並沒有2020出馬的打算,但是傳言被繼續炒作的氣氛下,賴口出「親中愛台」便被認為是刻意要在兩岸議題上和蔡互別苗頭,用來取代蔡的「維持現狀」,並加油添醋成賴2020參選的起身砲。
「親中」兩字畢竟是台灣政界不分藍綠的共同禁忌,到如今在藍營中都找不到說自己是親中的,一般的藍營更認為凡綠營人士無不台獨反中,因此,賴清德親中愛台出口,最狂髮夾彎的封號便接連而來。是不是髮夾彎,賴清德有自己的解釋,但是民眾看法到底是什麼,美麗島電子報針對這一點設計了一個題目:
賴清德提出「親中愛台」說法,就是以台灣為核心向中國展現友誼,同時他也表示沒有改變獨立的立場,您認為賴清德的這兩種說法一致或不一致?
接到調查的總體民眾,可以接受賴清德説法的只有31.4%,遠低於不接受的52.6%。只是儘管不接受的是多數,但是這一個說法第一次出現在台灣,而且在台灣民眾被巴拿馬斷交事件激怒,對北京不滿上升的當頭,竟然有超過3成認為賴清德並沒有前後不一致,還是很令人驚訝。
更令人驚訝的反應是,民進黨和泛綠的民眾。這兩個屬於強烈向台獨傾斜的群體,認為賴清德前後一致的竟然都是明顯的多數。民進黨民眾48.0%支持,不支持的只有36.5%;泛綠民眾50.5%支持,不支持的只有35.4% 。
在這調查中,還有兩組值得特別注意的數據。
一、年紀愈輕,愈認為賴清德兩個講法一致:
70歲以上27.6%;60~69歲25.7%;50~59歲26.4%;40~49歲31.3%;30~39歲25.3%;20~29歲50.9%。
二、學歷愈高愈認為一致
國小以下,26.2%;國中,24.7%;高中職28.7%;專科18.5%; 大學以上,42.6%。
這些民眾肯定賴清德並沒有前後不一,理由可能基於對他親中愛台的理念的確認同;也可能是基於對賴清德個人人格的信任;當然也有可能是護短的。
假使要把多數肯定賴清德前後一致的泛綠民眾說成是肯定是親中愛台的理念的話,那麼必須交代這一個民調中為什麼泛綠民眾一面倒地以66.9%的高支持度認為為在巴拿馬斷交後應該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而嚴格審查中國官員來台的申請?如果同一個人真的既肯定親中愛台又肯定為巴拿馬斷交對中國強硬反應措施,那麼邏輯上便是親中是在以小事大之下維護台灣主權獨立的長期戰略設定,而為巴拿馬事件強硬反應是維護主權的短期戰術行為。假使民眾真的這樣地區分了戰略的戰術,那麼表示他們長期生活在兩岸間詭異又危機重重的環境後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戰略觀了。是不是真的這麼樣,是個有趣的議題。不管如何,上述這幾組的數據至少表示賴清德的論點在未來有可能有獲得更具體或更多肯定的發展空間,這些數據的出現,應該可以讓賴清德心裡有一定篤定。
那麼賴的「親中愛台」,未來真的有可能像傳言說的會成功地被拿來取代蔡的「維持現狀」嗎?
事實上,親中愛台取代維持現狀是個假議題。
因為,首先,民眾縱使認為蔡總統兩岸現狀維持得失敗了,並不表示民眾就會放棄維持現狀做為處理兩岸關係的策略,所以並不存在親中愛台取代維持現狀的問題;其次,的確,在蔡總統刻意的處理之下,她的維持現狀,內容相當模糊,甚至模糊到難以體會其方向感在那裡,然而親中愛台,則方向就相當明晰,這的確是很大的不同,只是不同卻不表示就一定互斥,蔡總統固然可以用模糊的調性來維持現狀,而親中愛台的調性明晰雖然可以用在突破現狀上,在維持現狀上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最後,親中愛台,措詞雖然生猛了些,但是真的就是一個和民進黨的傳統完全接不上的脫軌主張嗎?卻未必。賴清德對親中愛台的一些解釋其實在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中都可以找到;民進黨過去也一直有「主權立場清晰;對中國態度善意;兩岸政策彈性」的主張,這主張實在和親中愛台很類似。只是要敢於對中國態度善意,必須對台灣主權立場敢於清晰才站得住腳,然而奇怪的民進黨,雖然早通過了<台灣前途決議文>,但是政界採取主權立場清晰的並不是主流,主流是採取模糊策略,連帶的,態度難以有充分善意,政策難以彈性。
如今終於有直率地在上海公開自己台獨立場的賴清德主張親中愛台了,社會雖然肯定他的一致性的只有三成,但是在泛綠民眾中卻已經有了多數的肯定,這主張從這樣的基礎出發,會不會成為泛綠的一大主流?很值得拭目以待—無論如何,這涉及到民進黨甚至整個台灣一個長期大戰略的重新設定,是國家的、歷史的層次的問題,是超越誰當總統誰選總統的問題。
【圖片為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