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換了人工髖關節要少動?做對這2招輕鬆動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7.06.15 10:15

髖關節「生病」,常讓人疼痛難耐,尤其換了人工髖關節,都不動就會好嗎?專家指出,要保護術後髖關節不受傷,運動之前,要先讓整個身體變柔軟。先做伸展操,讓身體放鬆開來,利用直膝抬腿或拱橋伸展2招,也可以輕鬆動。

物理治療師胡遠騏指出,髖關節是人體站立或走動時最重要的球形關節,能夠應付各個方向的動作。因為使用率高,也使得髖關節很容易退化,或出現缺血性壞死,隨著工作或生活習慣的不同,也容易伴隨不同的疾病。例如,年長者或是從事長期搬運工作、肥胖者容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因免疫系統障礙所引起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外傷或血液循環不良者,容易發生髖關節的缺血性壞死,症狀嚴重者均須更換人工髖關節。

裝髖關節置換 不代表完全會好

但是,提醒患者,接受髖關節置換術者,開完刀不代表完全好了,而什麼都不用做。病人術後在長期不活動的情況下,關節及軟骨將無法得到適度的潤滑及養分,導致關節攣縮與肌力退化,嚴重之下可能還得動第二次手術。

病患千萬不可誤以為動了會痛,所以不動,反而應經醫師評估後,開始術後的物理治療療程。家人的配合度也很重要,不要什麼事都幫患者代勞處理,應多鼓勵病患在能力範圍內盡量自己來。

髖關節「生病」,常讓人疼痛難耐,尤其換了人工髖關節,更要多伸展。

髖關節「生病」,常讓人疼痛難耐,尤其換了人工髖關節,更要多伸展。

保養人工髖關節 少翹腳跨腳

物理治療師胡遠騏強調,骨科最常見的手術是人工關節置換,其中髖關節佔大多數,平均每年有1萬人;受損原因除了常見的退化性髖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還有骨折造成髖關節無法正常運作,都必須置換人工關節。

而術後3個月內,應持續強化肌肉運動,好好保養人工髖關節,可延長使用期限。避免膝關節抬高幅度超過髖關節;坐著時,膝蓋高度保持在髖關節以下;兩腿伸直坐時手要向後撐住,避免身體向前傾、翹腳及跨腳動作。

術後物理治療 患者6大妙用

若想延長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應要注意體重控制,因過重會增加髖關節的受力,加速其磨損率,建議患者將身體質量指數BMI值控制在25,不要超過30。另外,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均衡飲食。

術後物理治療對患者有6大妙用,包括:

  • 1.預防關節僵硬導致無法彎曲或伸直,影響坐馬桶、走路等日常生活。

  • 2.預防下肢腫脹:因疼痛而少動,容易在短期下肢發生腫脹、疼痛及不適感。

  • 3.預防肌力衰退,延長散步時間,正常上下樓梯等。

  • 4.預防靜脈血栓炎。

  • 5.避免發生後遺症。

  • 6.幫助病患盡早恢復原本的生活功能。

依醫師評估後,胡遠騏治療師並示範兩式好用簡單的物理治療運動,在床上即可做,以幫助術後恢復肌力。在運動過程中或其他時間如有不適,記得向醫師或物理治療師詢問。

【直膝抬腿運動】:藉由健側腳彎曲踩床。(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直膝抬腿運動】:藉由健側腳彎曲踩床。(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第1式【直膝抬腿運動】:藉由健側腳彎曲踩床,使得患側腳向上抬高,30至50度佳,不要超過90度,可支撐10至15秒,重複10至15次,1天大約做3回合。

【拱橋運動】:使用雙腳的力量將屁股抬起。(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拱橋運動】:使用雙腳的力量將屁股抬起。(圖片提供/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

第2式【拱橋運動】:有家人在旁邊協助時實施,注意髖關節勿超過90度,病患兩腳彎曲踩床,使用雙腳的力量將屁股抬起,健側腳可多施一些力量來幫助患側腳分擔。抬起後撐住10至15秒,重複10至15次,1天大約做3回合。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67/5242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