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事件發生地前的法主公廟(幻化自在/攝影)
日台洋混血的迪化街
從頂下郊拚開始,泉州同安人的命運就與大稻埕習習相連。因鄰近淡水河下游而沒有如艋舺快速淤積的態勢,迅速成為老台北茶葉的聚集及集散地。從原料生產到精緻及出口的一條龍式商業經營,茶葉中心也是商業中心。英法聯軍後,迪化街建起一棟棟閩洋混血的建築。分布於迪化北街是以閩式建築為主,單層的亭仔腳所串起的平板木屋建築,紅瓦座座相連。分布於迪化中街及南街則是以洋式建築及現代主義建築為主,石牆柱雕,簡潔明朗是一大特色。因日治時期的影響,建築內部還殘留些許日式的風味。
迪化北街的閩式亭仔腳(幻化自在/攝影)
迪化街中街的洋式建築(幻化自在/攝影)
百貨薈萃的迪化街
從茶葉起家的大稻埕及迪化街,如今卻難見茶葉的身影,反倒是南北貨的聚集地。從霞海城隍廟開始,進入迪化街中街的藥材世界,或大或小的中藥材行彼節相連,所有想得到的藥材或乾貨或奇珍這裡都有。若再步行而過民生西路交叉口後,彷似進到另一世界,沒有藥材街的繁華,少了人潮,多了肉店、麵粉店、鐵工店等等,看似不起眼,若仔細一瞧,好多古老的手工具店都藏在其中,街道簡單卻精準將時光凍結在這。
霞海城隍廟的中心埕(就是愛旅行攝影/提供)
迪化街北街的肉丸店(幻化自在/攝影)
慵懶的河邊
淡水河邊的洋行早已在日治時期就漸漸消逝在大稻埕中,如今的淡水河邊更難瞥見當時的繁華。從環河南路的大稻埕碼頭水門進去後,反倒多了一分淡水河邊的淡淡慵懶。偌長及偌大的河濱步道還有水門廣場,幾部餐車隨意搭擺,人們慵懶坐臥在廣場石椅上,餘暇的日落。
餘暇的淡水河邊(就是愛旅行攝影/提供)
河邊坐臥的人們(幻化自在/攝影)
想認識整個大同區,除了迪化街及淡水河邊碼頭外,更需要探訪延平北路及由重慶北路交集而成的大路及小巷。但迪化街絕對是認識大稻埕的起點所在,簡單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很深度地捕捉老台北的記憶,從迪化街到大稻埕碼頭是一種文化歷史的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