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義工陳映雪說:救國團讓我服務人群離苦得樂

中央社/ 2017.01.26 00:0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70126 09:37:21)義工陳映雪表示,痛苦與歡樂,向光明與黑暗互相交替,只有知道怎樣使自己適應他們,並能聰敏逢凶化吉的人,才懂得怎樣生活。西洋諺語:「一生未遇苦難者,只能算是半個人,今天我能成為全人離苦得樂」。救國團育我,已屬不易,但出了社會之後,才知道〝死讀書〞不足以應付許多人情世故。尤其無法調整自己的壓力與心態。無法與家人、同事、朋友融洽相處,但自從與救國團結緣,有幸成為這個家庭的一份子,滋潤、學習、成長後,得以成為服務人群的快樂傻瓜。

陳映雪回憶說:記得民國六十年,擔任學校訓育組長工作,讓我有機會帶領學生參加救國團舉辦之各類藝文活動、比賽。無形中從教學相長中也學習了詩歌朗誦、團康演說、時事宣導等技巧,見聞逐漸增廣,能力與信心也逐漸建立。尤其六十二年成為社會團務義工之後,由於擔任總幹事、會長等職務,更有成長、磨練空間。結合了許多志同道合朋友,從事生活教育、慈善助人等活動,嘉惠青少年、殘障、老人的服務工作。真正體會到從事公益服務的人生,才是真正身、心、靈舒暢快樂的人生。

猶記得,七十七年擔任海外處國際友誼團親善大使的那一段歲月,由於接待各國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後,逐漸的接受與尊重包容不同種族文化差異,改變昔日一些偏執成見。更因為如此,也愛上出國旅遊,到今年截止也達成出國百趟的願望,38年間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感覺是幸福、快樂的。而播下出國之因的正是民國67年2月11日至22日,首次參加救國團辦理之東北亞青年友好訪問團,參訪日、韓兩國而結出快樂之果。是年亦接任高雄市真善美聯誼會創會會長,更是我這生正確抉擇。快樂的泉源來自於在這團隊裡,姐妹相處熱絡、互相扶持、給予溫暖,能不快樂也難。

陳映雪回憶說:八十二年從學校教職退休後,參與救國團張老師諮商輔導工作,再次的學習傾聽、同理心、支持與人際溝通技巧。除了在電話中給予求助者心裡支持外,自己待人處事尖銳的觸角也漸漸磨平圓融。與他人摩擦減少後,相對的快樂指數也升高了。

這一生救國團給予我的並沒有實質的物質回饋,但卻給了我重生與快樂,我願意回饋給社會上每一個人、事、物。所以常把服務快樂的理念,帶到我接觸的社團人群,如同學會、校友會、社區中心,甚至佛教團體中,當然也得到他們一致的肯定支持與認同。「救國團」就是健康、活力、成長與奉獻的社團組織,相信有了它,生活會更快樂、社會將更和諧、國家定能進步祥和。

訊息來源:中國青年救國團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