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維冠大樓倒塌屆滿1周年 戴雲發理事長呼籲國人重視「建築安全履歷認證」

大成報/ 2017.01.12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桃園報導】

206地震即將屆滿1周年,台南維冠大樓倒塌造成115人喪命,導致許多民眾與親人永別、無家可歸的憾事,因此致力推動國內建築安全的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整理出維冠的倒塌原因,並說明該協會所推動的「建築安全履歷認證」特色與目的,希望透過該協會的努力,提升台灣建築產業的品質,並加強消費者對建築安全的意識,從供需關係中啟動正向循環,形成雙贏的局面。

█維冠大樓倒塌因素因果關係

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表示,維冠大樓建築設計圖說由維冠設計部繪製,再委由建築師鄭進貴、張魁寶擔任設計人及建造人;在結構計算上也發生疏失,造成柱、梁構材設計強度不足,以致斷面尺寸及所配鋼筋量減少;為打通隔間牆增加樓版面積,林進輝擅自減少梁柱接頭配筋量及改變部分梁柱接合情形,再指示不知情的設計部繪圖員擅改結構圖說,又未重行結構計算。

工地未依法設置工地主任,而鄭進貴、張魁寶建築師也疏於查核;另外施工缺失還包含原該用高拉力鋼筋卻採用中拉力鋼筋使其度不足1/3、鋼筋及續接器品質不佳、鋼筋續接施工不當、梁柱接頭未按圖施作箍筋…等,更詳盡的設計與施工不良的因素將於第二點說明。

綜合前述因素,地震開始搖晃約5-7秒,維冠大樓即發生傾斜,約10餘秒,大樓即完全倒塌,住戶幾乎無逃生時間;又因低樓層取消隔間牆造成底層軟弱偏心扭轉及部分柱斷面尺寸縮減,加速柱破壞即建築物崩塌速度;復因施工時梁柱接頭未加箍筋及梁主筋未做彎鉤,致建築物崩毀變形,無法維持矩型構架,使住戶受困其中難以逃生,大幅減少受困住戶存活機會,造成115人死亡、91餘人輕重傷。

至於民眾所探討是否因土壤液化才導致大樓傾倒,後續經重新鑽探結果已證實,維冠大樓基地無嚴重土壤液化風險,且現場地下室無明顯基礎下陷,基地周圍無噴砂情形,四鄰房傾斜率均小於1/200,故無土壤液化現象。

█倒塌原因已於《挑房FOLLOW ME》透露出危險警訊

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表示,該協會理事長暨結構技師戴雲發於2014年8月出版首本《挑房FOLLOW ME》,當時即整理出921地震設計與施工不佳所造成建築倒塌的危險因子;2016年初206地震,維冠大樓倒塌原因,幾乎與此書整理出的921建築倒塌危險基因相符,歡迎各界查證。

206 地震之維冠大樓除了結構立面沒有不規則外,其柱及鋼筋設計過少,所以沒有上表會造成短柱、短梁及梁柱鋼筋設計過密的問題。但在設計、施工上,原來就應用專業避免的危險因子,不幸它都命中了,和921地震倒塌建築相較可知,206維冠大樓真的可說是重蹈覆轍了!

■921地震大樓倒塌受損的十大危險因子:

1. 結構平面及立面不規則

2. 一戶四根柱:單跨建築、柱子太少

3.軟腳建築:軟弱層問題

4.短柱、短梁效應與搭梁及轉角街屋圓弧梁等不佳設計

5.柱主筋與箍筋等之搭接、綁紮不良

6.梁柱接頭未綁紮確實及梁筋在梁柱接頭之錨定長度不足

7.箍筋間距過大且未做135度彎鉤

8.梁柱主筋搭接長度不足

9.梁柱鋼筋設計過密間距太小

10.混凝土品質不良:工地任意於混凝土中額外加水,導致混凝土品質不一、混凝土強度不足

戴雲發表示,傳統施工作業容易造成施工品質不佳的兩大人為因素為:「設計未考慮施工性」與「未受訓練的工班施工技術不良」。他舉例說明,當一個建築業主沒有辦法尊重建築設計人員的專業建議時,可能造成建築設計人員在規劃建案時,沒有辦法考慮結構系統的完整性、安全性,屆時只能希望結構設計人員自行想辦法用克服的方式達到他的需求。

結構設計人員為了承接案子,則設計出一個很勉強符合建築法規「強度計算」的結構,這時也已經沒有辦法考慮到或是只能選擇忽略工地之施工性;此時營造廠雖然知道這種設計圖現場施工會有問題,但也只能按圖施工照做就是了。

而現場施工的工人,每天領固定工錢,也不用擔負任何法律責任,工地發包單價又低,當工地無法按圖上要求的品質施作時,只好儘量把如數的鋼筋都放進去,但已經沒有辦法去在意鋼筋正確位置及該有的彎鈎長度及角度,一切只以好施工為考量,嚴重影響建築品質與安全。

在施工階段「人」的因素愈多,變因就愈多,像是鋼筋綁紮後、澆灌混凝土前,查驗人員要鉅細靡遺檢查鋼筋大小、數量、長度、彎鉤角度,還有綁紮位置、方式是否正確,箍筋、繫筋有沒有確實緊密綁紮。假如綁得太鬆散,當地震來時鋼筋沒有辦法立即發揮圍束力及抗拉力,容易造成鋼筋鬆脫或挫屈,影響到結構安全。故查驗人員應在每個查核點確認工程沒有缺失,後續工程才能繼續施工。

除了蓄意偷工減料,有時也有可能是錯誤慣性或技術不足所致。舉例來說,預拌混凝土是不能額外任意摻水的,若是施工人員額外任意摻水,混凝土強度就會不均勻且會嚴重影響安全品質。有的工地是為了降低成本,有的則是因為營造工人技術斷層相當嚴重,不少工地乾脆找臨時工、甚至外勞,這些人缺乏營造知識與技術,在不知情及欠缺專業知識下可能依樣畫葫蘆,重複著錯誤的施工方式。

█改變來臨! 用新建築思維提升施工品質

正因為有「人」的變數存在,施工品質就難以掌控。或許現在也有其他認證單位在推動上會要求建築師、技師等師字輩的專業人員親自駐地監造才算符合安全標準,但卻反而不要求工人素質及評估施工工法的適用性,就算請到建築結構博士來監工、駐點,一雙眼睛也只能同時監視一兩個施工處,在建築工地常常同時有數十個工人在施工,故對於建築安全與施工品質的把關來說仍是不足夠的。

若沒有從施工源頭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問題改善及品質控管,施工工人只有一直被監督,技術上卻沒有進步,即便有建築師監造、三級品管、PCM營建管理單位,或是某些標章等認可,最終很容易淪為「品管流程上的認可簽章,而非實質施工品質的查驗」。

因此戴理事長推廣「建築安全履歷」,使用「鋼筋系統化工法降低人為施工不良率」、「培訓及輔導鋼筋技術士施工品質從源頭做起」雙管齊下,最後再經由第三方監造、品質觀摩會及拍照存證製作建築安全履歷的方式,讓達成全民監督,品質更具公信力。

跟隨時代腳步,該協會也透過科技運用讓執行與管理更便利,例如「建置建築安全履歷網路平台」、「BIM建築資訊模型」及「VR虛擬實境」的運用,提供營建團隊及消費者端更具備智慧建築4.0的創新智慧解決方案與執行模式,期待以新建築思維改善傳統施工缺失,讓台灣建築更安全有保障。

「建築安全履歷」對封閉的建築體系及台灣建築文化而言,是一項創新的思維與一大挑戰,如何在這環環相扣的作業過程中有效做到建築安全與品質,且最重要的是能易於被人接受、採用?於是戴理事長努力研發由工廠折現場組裝的「鋼筋系統化工法」,讓工地第一線施工的工人能簡單輕鬆完成鋼筋綁紮,相較過去靠蠻力辛苦掙錢,自然願意嘗試「改變」。

為了讓新的施工方式能實際被接受與執行、品質能達到協會要求,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輔導上游鋼筋加工廠商、混凝土廠商及鋼筋綁紮技術士,並頒發認證以表該產品或技術符合協會規範。目前全台已有8家鋼筋加工廠、1位領班、10位技術士完成認證,另有1家鋼筋加工廠及混凝土廠尚在輔導認證階段。截至目前已有全台5家建設公司、7個案子簽約合作執行建築安全履歷認證,不少地方政府也認同並積極大力推動,「建築安全履歷」儼然已成為建築發展趨勢,未來幾年將快速成長普及化。

█從供需關係提升產業正向循環

就市場供需而言,若有需求,自然就會有供應者出現。房屋的建築安全履歷亦同此理。如果消費者能夠真正認同建築安全履歷的訴求,並認為有其必要性,即能促使更多營建團隊願意努力跨過較高的門檻,建造具有建築安全履歷、真正安全耐震的優質好宅。

當這樣的風氣在產業間、銷售間形成後,營建團隊自然會主動提供消費者想要的東西,而「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推動的「建築安全履歷」,是真正讓營造過程品質透明化的營造品質紀錄標準,也可使購屋者更能充分瞭解房屋施工的每項細節與品質。

好的產品會說話,這對營建團隊而言也有很大的好處,一來可減少交屋糾紛,同時還可以塑造營建團隊重視施工品質的優良品牌形象,進而透過購屋者的口耳相傳建立口碑,在銷售上也會更趨順利,相輔相成,形成營建團隊與購屋者的正向循環。因此,消費者的影響力是推動建築安全履歷成敗的關鍵,唯有消費者對建築安全意識的提升,才能共創消費者與營建團隊雙贏的目標。

(圖由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提供/建築安全履歷認證有別於耐震標章及SGS建物生產履歷只依傳統規定進行查核工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