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冬天乾癬性關節炎爆發!脫屑、關節腫痛難耐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16.12.14 00:00

冬天氣溫下降,有的乾癬患者皮膚會開始出現癢疹、脫屑等症狀,誤以為是受到黴菌感染;有的乾癬患者還會合併出現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影響活動等情況,也經常誤以為是痛風發作,或是類風濕性關炎。風濕過敏科醫師表示,約有2至3成患者在乾癬症狀出現後,接著併發關節炎的症狀,此即為乾癬性關節炎。

1名45歲水電工小林,一年前發現身上有許多膿皰性癢疹,頭皮屑多如雪花紛飛,以為是免疫力下降而未在意,半年後發現皮屑越來越多,甚至掉滿整張床,連老婆都不願意同床共枕,影響夫妻感情。此外,指甲也有越來越厚的情形,左手腕與右膝也感覺腫痛不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也被迫暫停,直到轉診至皮膚科及風濕科門診診斷,才確認罹患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 不具傳染性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科陳彥輔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與皮膚乾癬相關的發炎性關節炎,其皮膚乾癬約佔0.1~0.3%人口,其中約20~30%的乾癬患者有乾癬性關節炎,多數發病年齡介於30至60歲或是60至70歲間,病患男女比例接近1:1。

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約有40%病患有家族史,顯示成因與遺傳或基因有關。冬天因為溫度急遽變化,也容易誘發。乾癬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免疫疾病,而非一般黴菌感染,並不具傳染性,也與痛風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大不同。

乾癬性關節炎症狀多樣性 會侵犯四大類關節

陳彥輔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的症狀表現千變萬化,有的患者是單純出現皮膚症狀,也有少部份的人會有關疼痛腫脹的情況。主要侵犯四大類關節,包括:手指末端關節、手腕末端關節、膝關節與踝關節,會在關節處出現腫脹;以及有的患者會侵犯指甲,造成甲床分離、變色、變厚。

約有2至3成患者在乾癬症狀出現後,接著併發關節炎的症狀,此即為乾癬性關節炎。

近年來骨骼肌肉超音波在風濕科的應用普及。

除了指頭關節發炎而造成香腸指/趾之外,有時也會併發虹彩炎、腸胃炎,甚至有類似三高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尿酸高等現象,令人常常摸不清病因,而導致誤診延誤就醫。

診斷乾癬性關節炎 骨骼肌肉超音波是新利器

目前僅有風濕過敏專科才會以臨床診斷,乾癬性關節炎因為沒有單一檢測項目可幫助直接診斷,所以確診常需要一段時間,目前用來診斷工具主要是以病史、臨床病狀表現、X光病變,以及類風濕因子來分類可能的病人。

另外,近年來骨骼肌肉超音波在風濕科的應用普及,超音波與X光放射線不同,屬非侵入性的檢測,藉由機器的診斷數據及影像,讓患者本身更加了解自己的發炎情況,提升患者定期回診檢測的頻率,並讓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產生信心,能夠積極、持續地回診接受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於今年7月購入骨骼肌肉超音波儀器(ACUSON P300),並且林口長庚醫院每日均設有超音波診,相較於他院一周僅有一日,或是多位醫師共用一台機器,林口長庚醫院所提供的檢測資源,將更有利於患者回診就醫。

治療乾癬性關節炎 控制發炎的狀況是重要原則

乾癬性關節炎出現的症狀十分多樣化,並會侵犯各種不同的器官,所以必需考慮每個病人各別症狀,醫師專業診斷,再給予適當的治療;主要可分為: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及外科治療。近年來也有生物製劑可以用於乾癬性關節炎。最重要的治療原則就是「控制發炎的狀況」,希望皮膚與關節不適症狀,都能受到控制。乾癬性關節炎在現今治療尚是不可治癒,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需要病人及醫師好好合作,避免未來殘疾遺憾發生。

預防乾癬性關節炎 從日常生活做起

陳彥輔醫師提醒,預防乾癬性關節炎需要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不熬夜、適度減輕壓力;在飲食方面也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包括: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品,以及戒掉抽菸、飲酒習慣,對於疾病都能達到預防與有效控制。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科陳彥輔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的症狀表現千變萬化,診斷採用骨骼肌肉超音波是新利器。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0/5045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