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首次栽種,多要3到5年後才能穩定結果收成,投資成本不低。為幫助果農穩定生產力,降低成本,農委會台東區農改場向大自然取經,找到最天然的環控資材,完全免繳電費。
台東區農改場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黃文益指出,果園種草原本就有利土壤產生冬暖夏涼作用,並提高肥力,進而抵抗環境變遷,農改場循此找出最佳植草組合,要讓果農得到最好的溫控效果,助益果樹生長。
他說,研究測試結果顯示,蠅翼草、馬蹄金、怡心草、金腰箭舅及匍根大戟等5種草混種的效果佳。
他說明,一般種植地被植物後,夏季能降低土表溫度約攝氏2到6度,10公分深土層可降低2到3度;冬季並能提高土表溫度2到4度,10公分深土層提高1到3度;而且土壤溫度有隨植株高度愈高,愈能緩衝溫度變化的趨勢。
除了緩衝溫差過大,進而達到冬暖夏涼的作用。黃文益說,還能提高土壤肥力,包含草生栽培區,對照裸露地表的對照區,有機質含量提高約0.7%到1.3%;有效性磷含量則是每公斤提高約122到187毫克。
他說,建議混種的匍根大戟最矮,平均僅3公分,蠅翼草及馬蹄金次之,平均高度約5公分,怡心草及金腰箭舅較高,平均高於20公分;將這5種草混種,果園草生草種愈多樣,生態會愈豐富,愈能抵抗環境的劇烈變化,有利果樹生長。
至於栽種人力,台東區農改場測試估計,種植初期所需的人力較多,每月每分地約需40工時;地被植物完整覆蓋前,必須經常拔除雜草,以促進快速生長,每月每分地約需60工時;只要成園後,雜草不易入侵,管理工時驟減,每月每分地僅需4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