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進補靠大魚大肉?吳明珠:素食者吃對3料理抗寒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2016.11.24 00:00

提到冬令進補,多數人第一時間多會聯想到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藥膳美食。不過,雖然上述料理確實美味可口,有其滋補效用,但是,對於茹素者來說,以上料理卻是碰不得。吳明珠中醫師表示,其實「補冬」不一定要大魚大肉,只要選對補腎食材,一樣能吃出健康、不怕冷!

杜絕手腳冰冷 冬天養生要補腎!

想要冬天不會手腳冰冷,為何要從「補腎」著手呢?吳明珠中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傳統中醫認為,每到冬天,由於陽氣的封藏,人體新陳代謝會相對趨緩,導致能量和熱量供應不足;也就導致許多人出現手足冰涼、畏冷喜暖等「陽氣不足」的症狀。

特別是,冬天天氣寒冷,更易損害腎臟的陽氣。反應在人體上,不僅容易造成腰膝冷痛、易感風寒、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疾病上身,同時,還可能因腎陽氣虛傷及腎陰。一旦人體得不到陰液的滋潤,便會出現咽乾口燥、煩熱、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症狀。再加上,由於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腎陰不足,骨髓便得不到濡養,就會出現失眠健忘、頭昏耳鳴的問題。因此,冬季養生應以調整腎臟陰陽平衡為重點。

不用大魚大肉也能補身!茹素者選對食材,冬日暖呼呼

除了氣候因素影響新陳代謝快慢,會讓人變的比較怕冷外;飲食中蛋白質、血紅素攝取不足的茹素者,更是容易有手腳冰冷、畏寒等「陽氣不足」問題。所以,對於素食者來說,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補充,來幫助加速氣血循環、滋陰補腎,可謂冬季驅寒的重要關鍵!

中藥材中的黃精、杜仲、何首烏、黃耆、當歸、枸杞子、老薑、胡椒、小茴香、苦茶油、麻油等,也都是很好的養血、補腎食材。

吳明珠中醫師指出,冬天進補除了常見的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坊間常見的藥膳食療方外,中藥材中的黃精、杜仲、何首烏、黃耆、當歸、枸杞子、老薑、胡椒、小茴香、苦茶油、麻油等,也都是很好的養血、補腎食材。只要善加配輔,即便不加入具有補陽氣作用的肉類食物,也一樣能發揮補腎、補陽的功效。

素食者暖身這樣吃!3中醫食補方美味又滋補

因此,吳明珠中醫師特別推薦了下列3道中醫食補良方,結合上述食材的作用,藉此讓素食者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能輕鬆達到補腎、滋陰養陽的目的,不讓整個冬天飽受手腳冰冷之苦:

★苦茶油三杯菇

材料杏鮑菇300公克、九層塔1把、老薑1塊、蒜頭1瓣、苦茶油1大匙、醬油膏適量、米酒適量。

作法:

1.老薑洗淨切片備用;杏鮑菇洗淨切滾刀塊備用;九層塔洗淨備用;蒜頭去皮拍碎備用。

2.取一炒鍋,放入1大匙苦茶油,接著放入薑片煸香至微焦,再放入蒜頭一起爆香。

3.然後,放入杏鮑菇、加入醬油膏拌炒一下。

4.再倒入米酒,大小煮滾之後,轉中小火煮至收汁。

5.起鍋前加入九層塔簡單翻炒就可以起鍋。

作用:

苦茶油有顧胃、溫經散寒的作用;而老薑能溫經散寒、幫助驅除人體內的寒氣。與杏鮑菇同煮用不僅能增添食材風味;同時,還能幫助補充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

★麻油桂圓麵線

材料:麵線1把、雞蛋1顆、桂圓10公克、麻油1大匙、老薑片4小片、水200C.C.、米酒適量、枸杞適量。

作法:

1.薑切絲,枸杞使用前稍微過水沖一下,雞蛋打勻備用,

2.鍋裡先加麻油,用小火煸香薑絲,接著加入桂圓一起煸。

3.加入蛋液,煎熟後起鍋備用。

4.原鍋加入米酒,水,中火煮滾後加入麵線。

5.起鍋前加入枸杞滾一下即可起鍋。

作用:

以炒過黑芝麻萃取出的黑麻油,則具有滋陰養腎、潤肺、排痰的作用;適度食用,能發揮潤腸、排便,改善冬季癢的效果。桂圓,有活血化瘀、補氣血的好處。枸杞,則能入肝、腎經,發揮養陰補血、滋補肝腎作用。

注意事項:正值感冒、咽痛、腹瀉不適者停吃。

黑木耳能滋陰補腎,加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蔬,一同料理補湯,不但能增加飽足感,更能避免過度滋補,導致嘴破、便祕等上火情況發生。

★暖身補血中藥湯

藥材:黃耆2錢、黨參2錢、枸杞2錢、紅棗6顆、八角2錢、生薑1節、小茴香2錢。

材料:黑木耳60公克、山藥80公克、海帶適量、豆皮適量。

作法:

1.生薑洗淨去皮,切片備用;黑木耳洗淨,切塊備用;海帶洗淨。

2.山藥洗淨去皮,切塊,放入電鍋中蒸熟備用。

3.藥材簡單沖洗、瀝乾,裝入麻布袋中束緊備用。

4.取一湯鍋,裝7分滿的水,接著放入生薑、藥材開大火煮滾。

5.接著放入處理好的黑木耳、海帶、山藥,蓋上鍋蓋以小火慢燉至食材軟熟後即可食用。

作用:

黃耆、黨參能補氣活血;黑木耳、山藥能滋陰補腎;生薑,有溫經散寒之效。加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蔬一同料理,不但能增加飽足感,更能避免過度滋補,導致嘴破、便祕等上火情況發生。

注意事項:正值感冒、咽痛、腹瀉不適者停吃。

活絡氣血自己來!巧按5穴位暖身有一套

除了推薦的食療、湯品外,吳明珠中醫師表示,適度針對下列5大穴位進行按摩,也是平時疏通筋絡、保持氣血暢通,有效暖身的好方法:

氣海穴:位在肚臍下2指寬處,適度按壓有助調養腎氣、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關元穴:位在肚臍下4指寬處,是任脈之穴,適度刺激有培補元氣、強壯身體的好處。

風池穴:風池穴在後項,約莫頸部後方耳朵下緣往內3指寬的凹陷處。由於此處特別容易被風邪入侵。所以,想要預防感冒上身,適度使用圍巾、做好頸部保暖非常重要。若能適度搭配穴位按壓來活絡氣血,效果更佳。

三陰交穴:三陰交穴位於腳踝內側上方4指寬處,是人體脾、肝、腎經的交會處。適度按壓能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問題。

湧泉穴:位於腳心2/3處的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常按摩可益精補腎,對於活絡氣血也有一定幫助。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4695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