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QE無用論還是無債可買,歐日央行的QE政策都面臨瓶頸,如果歐元區、日本和美國的中長期公債殖利率持續攀升,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性加大。
【文/魏聖峰】
歐洲央行在最新的貨幣政策會議中,並沒有像部分投資機構預期地加碼購債計畫,在沒有進一步熱錢湧入市場,率先引發亞洲的台股與南韓股市下跌,牽動美股下挫。聯準會與日本央行都將在九月下旬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市場擔心聯準會可能升息、日本央行不再放錢出來,將影響這輪全球股市的資金行情,對新興市場股匯市的殺傷力可能最大。
在這次貨幣政策會議中,歐洲央行調降對明年的GDP和通膨的預測,並各下降○.一%。今年前兩季歐元區整體GDP分別比前一季度擴張○.五%和○.四%,平均GDP年增率一.六五%。這項成長數據看起來好像不差,實際上卻是今年四月份起歐洲央行擴大購債規模達到每個月八○○億歐元的效果,這個購債計畫將持續到明年三月底為止。所以,今年歐元區的GDP成長是擴大購債而來。如果擴大QE有效,那麼為何歐洲央行未進一步加碼,至少可以讓歐元區的GDP好看些?其實,歐洲央行可能也傾向擴大購債規模,卻面臨和日本央行同樣「無債可買」的問題。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在諸多購債條件限制下,歐洲央行能購買的債券規模只有兩兆美元,比目前QE規模一.六兆美元高一些。對一些大型經濟體如德國公債,歐洲央行可能在十一月就沒有德國公債可買。目前歐洲央行購債規定只能購買到期間為二~三○年,收益率須高於歐元區存款基準利率負○.四%,不可購買單一國家超過三三%的流通債券。
德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
雖然歐元區大約有七.五兆美元的政府和機構債券,但上述限制下,歐洲央行只能購買其中的兩兆美元債券。如果歐洲央行不放寬購債規定,以目前每個月八百億歐元的購債規模,即使延長歐洲央行的購債時間到明年底,但歐洲央行還是無債可買,屆時將出現空有QE之名而無QE之實。德國十年期公債債已經從負利率翻為正利率,未來要觀察其他的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中長期公債殖利率是否持續攀升,會成為金融市場的變數。
日本央行現在就是面臨「無債可買」這個問題。〈華爾街日報〉指出,日本央行每年都會購買八○兆日圓(約七八六三億美元)的日本公債,大約是政府新發行債券規模的兩倍。到今年三月底日本商業銀行持有到期一年以上的日本公債還有九四.七兆日圓,商業銀行從央行借款當作抵押品的日本公債約三○兆日圓,也就是說,到明年三月後就剩下六四.七兆日圓的公債可以讓日本央行購買。
日央可能減少購債規模
日本央行最近從股市購買ETF作為項經濟體挹注資金的另一種途徑,晨星公司(Morningstar)指出,日股ETF在外流通資產中有將近六○%掌握在日本央行手中;而日本央行透過買進ETF已經持有日本東證所第一部指數(TOPIX)成分股將近五%的股權,成為日本大型企業的最大股東。日本央行持有如此高公債和ETF,但日本經濟卻未好轉,已經扭曲了市場機制。〈華爾街日報〉認為,有跡象顯示日本央行可能已經在減少購買長債的數量,這也是造成近期日本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揚的原因之一。
歐洲央行沒有延長QE時程,歐元區各國公債殖利率都明顯上揚,市場資金回流歐元體系,排擠以亞洲為主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與新興市場股市的台股、南韓股市、巴西股市和墨西哥股市開始下跌。以避險資金為主的日圓恐有回升到一○二的可能性,如果美元指數這個時候站上九六點以上,有可能終結先前全球股市的資金多頭行情。(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90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集團股的輪漲羊群效應
☆特別企劃:指紋辨識帶來半導體新契機
☆中港直擊:港股窪地效應顯現
☆焦點議題:貿易保護主義蠢蠢欲動
☆產業脈動:台灣軍功股另一次成長契機
☆重要資訊:上市櫃八月營收完整版
【最新活動看板】
◎全球經濟策略不同下之投資契機論壇
◎2017掌握健康財富與投資新佈局熱烈報名中
◎掌握2017全球經濟新趨勢論壇熱烈報名中
◎從產業創新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論壇熱烈報名中
◎財訊快報APP手機版上線囉!
◎訂先探一季送教您從「無法睡好覺」變成「一夜好眠」乙書
◎訂先探一年送投資實戰最佳組合(上市+上櫃秋季號+興櫃第二輯)
◎市面最完整的個股每季動態黃皮書-秋季總覽全新出刊!
◎105年度興櫃總覽第二輯全新出刊!全省熱賣中
文章分類:雜誌專欄,先探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