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生物化學所副研究員陳佩燁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科學報導」中發表阿茲海默症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第一作者為台灣大學生化科學所博士生陳柏廷。
印度人阿茲海默症發病率較其他民族低(約是美國人的1/4),科學家認為跟飲食有關,而薑黃是印度常用的食品添加劑,例如咖哩和薑黃飯,其中主要成分薑黃素,成為研究焦點。
陳佩燁實驗室設計出一套高靈敏度的螢光檢測系統,用於篩檢能增進人類神經細胞表面腦啡(月太)(酉每)(NEP),找出對預防阿茲海默症藥效的藥物。
研究團隊將篩選平台申請專利的過程中,院方協助的專家建議,應真正篩選出一些東西,再提申請比較有利。此時正巧陳佩燁的大學同學,從印度帶回了許多純化合物做研究,她便借來了20多種做實驗篩選。
就是在篩選的過程中,陳佩燁發現外界原以為對預防阿茲海默症有效的「薑黃素」,實際上沒什麼效果。反而是「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能有效提升NEP活性。
陳佩燁表示,科學家過去研究焦點多放在「薑黃素」,未來可能要修正方向。「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在天然薑黃中也有一些,只是量非常低,如何有效萃取出來,以及是否真的能製成對人體有效的藥品,都需要科學家後續研究。
目前研究團隊已將「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能有效提升NEP活性的研究成果,成功申請功能性專利。陳佩燁幽默地說,反而是當初的篩選平台,不小心錯過了申請專利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