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大奉打更人 鄭恩地

別小看!3大「積極家事法」活絡大腦不失智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采實文化 2016.05.27 00:00

★ 這樣做,不失智!3大「積極家事法」

▼家事「脫自動化」,有效活化大腦

前文曾提到,做家事一旦變成「自動化」,大腦就會停止運作,功能逐漸退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去思考「究竟什麼樣的家事可以活化大腦,讓大腦持續成長?」說穿了,能夠有效活化大腦的就是「脫自動化」家事。

▼到了九十歲,仍然持續成長的大腦

在這個有可能活到一百歲的時代,人生最後階段都能夠保持頭腦清晰又有元氣的祕訣就是排除慣性、「脫自動化」的家事。我見到生活評論家吉澤久子太太後,對於這個論點更深信不疑了。

我在二○○九年剛好有個機會,訪問當時擔任YUUYUU雜誌企劃的九十一歲吉澤太太,第三章會說明訪談的詳細內容。其實吉澤太太每天都非常用心做家事,總是不厭其煩樂在其中,可說是「脫自動化」家事的最佳代言人。

而實際幫吉澤太太做了MRI腦部影像(磁振造影)後發現,她的大腦不僅沒有老化現象,反而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各區塊都可以看到成長的跡象。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二○一四年也就是吉澤太太九十六歲的時候,再次拍下MRI腦部影像分析的結果是,她的大腦成長更多了。

吉澤太太在做家事的時候,廣泛活用大腦的各個區塊。即使現今已經高齡九十七歲,每天仍是精神飽滿地做家事。她和大家一起工作,完全看不出來大腦有任何衰退的現象。

像這樣將近一百歲思考仍然相當活躍的人,他們做家事的方法一定有某些共通點。我將這些共通點歸納為三大項「改變、樂在其中、下功夫」,而這正是不論活到幾歲,都能讓大腦持續成長的祕訣。

第1/「改變做家事的方法」刺激大腦

每天動腦想想,把做家事的方法稍做改變,讓自己用不一樣的心情做家事。這樣做可以避免慣用大腦的某個區塊,讓大腦其他部分也能經常被運用,達到大腦均衡成長的目的。

第2/「做家事樂在其中」有益於大腦成長

大腦在感受到喜悅、快樂、幸福的時候會更加活化。為喜歡的人做料理、「我真厲害!把家裡整理地乾乾淨淨」、期待親手種的蔬菜能夠早日用來做料理等,保持開心興奮的心情做家事,大腦就會受到更多刺激、持續成長,把「煩人」的家事轉變成「樂在其中」非常重要!

第3/「下功夫做家事」充分活化大腦

做家事的時候,請多下點功夫、不要怕麻煩。不要什麼都買現成的,改成自已親手做。偶爾用「老奶奶的智慧」回歸古早作法,像這樣多用點心思,就可以大大刺激、活化腦部。

▼四十五歲,一定要改變「家事模式」

如果你一直以來都是「消極家事模式」的人的話,從明天開始請切換成「積極家事模式」吧!

不要想著「等一下再做」,而是要立刻執行。在此提醒大家,大腦到了四十五歲就會急速老化,而且老化程度相當明顯。在四十五歲前忙著照顧孩子也忙工作,沒辦法只好偷懶或縮短做家事的時間。但是,如果四十五歲後也持續這樣做,大腦會嚴重退化。

人類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縮小活動範圍。不僅身體活動的時間會越來越短,新的資訊與新的體驗也會慢慢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連做家事都要省時省事,只會加速大腦老化,導致失智。

▼不只做家事,也要開發「愛自己」的能力!

接下來不只是做家事,希望各位也可以去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經由做家事充分活化大腦的女性,擁有多元的處世能力,也能夠從不同的觀點看事情。如果不好好發揮這些能力,那就太可惜了。

我認為女性天生擁有「母愛」與「自愛」這兩種能力。做家事或養兒育女等,這些為家庭挹注的心力稱為「母愛」,大腦純粹是為了他人而運作。然而,如果是為了自己而動腦,就稱為「自愛」。

以前女性都被期待扮演母性的角色,過去平均壽命比較短,兒女長大成人終於能夠鬆一口氣的時候,壽命也即將告終。但是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延長,女性在五十歲以前完成養兒育女的任務後,反而會煩惱「接下來要怎麼規劃生活?」畢竟人生才剛過了一半而已。

面對後半段的人生不知該如何是好,乾著急也是無濟於事。我們活在平均壽命八十歲,甚至是活到一百歲也不足為奇的時代。我想大家會很困惑,不知道如何發揮「自愛能力」。這個時候請回想一下少女時代想做的事情吧。

結婚後就以家庭為重,自己的事情都拋在腦後。作為一個家庭主婦,每天要做的事情堆積如山,好幾十年來一直為了家庭盡心盡力。接下來,該為自己做些真正想做的事了。多虧長期做家事的好處,大腦仍然非常有活力。

我曾經收到一位女士的信,她在信中提到,結婚前有當演員的夢想,聽完我的演講後她開始學習戲劇,現在每天都過得相當精采。比起生命中只有工作的男性,身為家庭主婦的女性在過了五十歲後,反而更能夠開創第二人生。

▼男性預防老化,做家事最有效

如果你最近開始感到腦力衰退,並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而是你做家事的方法出現問題。大腦潛藏到一百歲都能持續成長的超能力,所以只要改變做家事的方法,就可以讓大腦恢復元氣。

本文出自采實文化《做家事練大腦》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3839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