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鋼 館長跳車 賤內

【專欄】台灣歷史上起義稱王的朱一貴

銳傳媒/ 2025.01.04 05:00

【專欄】台灣歷史上起義稱王的朱一貴

一貴養鴨羅漢門,反清豎旗大崗山;
義軍佔城戴王冠,內亂被平五十天。-〈朱一貴〉

1683年滿清派鄭成功叛降施琅,率軍攻打台灣的東寧王國,鄭成功孫鄭克塽投降。1684年康熙23年,滿清將台灣收入版圖,設福建省台灣府,府城在台南。

[caption id="attachment_94072" align="alignnone" width="366"] 朱一貴養鴨塑像。呂自揚攝影[/caption]

1714年康熙53年,從福建漳州移民來台灣的朱一貴,曾在衙門工作,後來在羅漢門(今高雄內門)養鴨,人稱「鴨母王」。
1721年康熙60年,台灣知府王珍徵稅斂財和逮捕農人惡政,引發南北路民反,民怨沖天。朱一貴與地方人士號召千餘人組成義軍,以「反清復明」為口號,4月19日在大崗山後豎旗起義。
屏東先起事的客家人杜君英與朱一貴聯合,勢如破竹,義軍5月1日就攻佔台南府城。

反清義軍攻佔府城後,推和明國帝王同姓朱的朱一貴為「中興王」,5月4日於府城大天后宮登基。頭戴通天冠,身穿龍袍,定國號「大明」,年號「永和」,分封國師、太師、國公、將軍、尚書大小官職。
杜君英不滿朱一貴的官位分封,立刻率領客家人與朱一貴的福佬人分裂內亂,互相打鬥追殺。6月清軍鹿耳門登陸,朱一貴和杜君英二方很快就被清軍打敗,兩人先後被捕處死。相傳朱一貴臨刑仍英武不屈。
鴨母王朱一貴的四月起義,五月稱王,因內亂互鬥,六月就被平定,實際稱王不到六十天。

1722年來台的巡台御史黃叔璥,在《台海使槎錄》記載當時的童謠說朱一貴:「頭戴明帽,身穿清衣;五月永和,六月康熙。」

現在內門光興里鴨母寮,有鴨母王朱一貴文化園區,興安宮的左邊房間奉祀朱一貴。
廟前有水井和「鴨母王朱一貴紀念碑」,水池有朱一貴養鴨塑像,寫著:「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語帶嘲諷,卻是記實。
朱一貴起義平定後,官方將台灣縣丞移駐羅漢門,派兵駐守。
朱一貴起義是清領時期台灣三大民變之一。屏東內埔的中林,有杜君英衣冠塚。

《台灣通史.朱一貴列傳》記載朱一貴反清檄文,寫得義正詞嚴,慷慨激昂:「夫臺灣雖小,固延平郡王肇造之土也,絕長補短,猶方千里。重以山河之固,風濤之險,物產之饒,甲兵之足,進則可以克敵,退則可以自存。唯是新邦初建,庶事待興,引企英豪,同襄治理。」

羅漢門今高雄內門,在遠離府城的內山中,嘉慶年間設有萃文書院。現在是以民藝宋江陣,和1970年間,廚子師首創鄉村喜慶宴客,改由廚師準備菜料桌椅的「辦桌」方式,受歡迎而出名。

台灣歷史上起義稱王的朱一貴,稱王雖只曇花一現,卻在民間留下津津樂道的故事和傳說。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