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權利號角的傳承,跨世代的對話在綠島

中央社/ 2016.05.16 00:00
權利號角的傳承,跨世代的對話在綠島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516 11:18:32)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自2012年起,為針對青年人權之推廣,舉辦「青年人權體驗營」,如今已邁入第五屆,自13日至15日進行為期三天的活動。本屆體驗營以《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人人有權享受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為主軸,從時代轉變的角度出發,每個學員都可以從一個被動的接收者變成主動的傳播者,傳達白色恐怖歷史帶來的啟示,和那一代人為爭取基本人權所付出的犧牲與貢獻。

三天兩夜的體驗營,由「寄居蟹安家計畫」拉開序幕,從環境保育走進綠島豐富的生態世界,並在公館村傳統老屋裡,品嚐綠島媽媽親手製作的芡粿、炸棗仔。在美麗的星空下,聆聽政治受難者緩緩唱著Danny Boy、歸來吧蘇連多等歌謠,這些都是難友們當年最常共同吟唱的歌曲,帶領學員進入那不自由的歲月中,藉由音樂抒發心中苦悶的記憶。

第二天是深度探訪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包括1950年代新生訓導處遺址與復原展,以及1970年代國防部綠島感訓監獄綠洲山莊,並邀請1951年5月17日第一批登島服刑的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前輩,以及從馬來西亞來台念書的華僑子弟,卻捲入白色恐怖漩渦的1970年代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前輩,分享苦難經歷,陳欽生前輩在面會室分享母親前來綠島接見的故事,在台灣沒有任何親人的他,獲知有人要與他面會,心中非常疑惑,看到母親的瞬間,驚訝與想念充斥胸臆,短短的十五分鐘無法言語,最後,只能對母親承諾「我會活著回去」,並在面會室吹起母親妳在何方這首歌曲,氣氛動人。

本次體驗營首度讓學員在押房內撰寫給至親的書信,學員們朗讀1953年5月19日政治受難者黃溫恭先生臨刑前寫給妻子的遺書,以及政治受難者呂國民先生於1974年在綠島寫給妻子呂洪淑女的一封信。在悶熱的監禁空間裡,學員揮汗寫出對至親的情感與思念,深刻感受威權統治下生離死別的無奈,進而學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份。

筆名阿潑,著有《憂鬱的邊界》、《介入的旁觀者》一書的作者黃奕瀠,本次受邀擔任專題講師,從第一天星夜懇談時,與學員娓娓道來擔任記者、NGO志工,現專事寫作,以文字報導社會百態的報導者之心路歷程,並在第二天課程,從其數年來旅行亞洲各國的觀察,帶領學員認識柬埔寨、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的人權問題,從更廣義的角度,重新思辨人權的概念。

除了參訪及講師分享等課程,體驗營特地規劃人權咖啡館,讓學員提出問題共同討論,凝聚共識,並在第三天展現營隊學習成果。第一隊學員從不久前發生過的隨機殺人事件,呈現出不同角色的人們所陳述的加害者印象。第二隊學員由綠島在現的範疇討論遊客與當地居民對綠島的認識,並表達多元媒介下媒體不是唯一的工具,而強調媒體識讀的重要性。第三隊以居住正義為主軸,從學員童年時期居住在左營眷村改建的經驗,喚起每個人心中對家鄉、對土地的情感,學員提到:「居住連結著我們對土地的情感,甚至進而影響國族認同,更多的是對『家』的想像。」學員以短劇表達對人權議題的想法,以行動落實自我的主張,呼應了本次體驗營的宗旨。

學員黃浩?表示:「陳翠蓮老師曾經和我說過,認識自己的歷史,做自己的主人,希望我們今天不管有任何情緒不論是悲傷、憤怒、不解,但不要僅止於這些情緒,而是在回去之後能尋找思考自己能為過去做些什麼。」

人權館籌備處王逸群主任在結業式表示,堅持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感謝學員的付出與努力,感謝政治受難者前輩三天兩夜的教導與陪伴。馬克吐溫曾說過,勇敢並非沒有恐懼,而是克服恐懼、超越恐懼。期許學員在面對人生挑戰時,在生命最無助時,記起在此次的人權體驗營中,從前輩的生命故事獲得面對困難的勇氣,並希望學員們將本次活動的體驗與感動與親朋好友分享。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3450.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