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不讓習近平威嚇 --從台獨觀念建立轉型正義(下)

蕃論戰/KSH/專欄 2016.03.08 00:00
從1996年飛彈危機到陳雲林來台、馬鶴凌提醒馬英九「化獨漸統」、從未存在卻屢被提起的92共識,一連串「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言論激發了「我是台灣人」的意識,諸如:擴大審視228歷史,就連柯P未參與228活動即受到大力批評,如此「台灣人關心台灣任何事件」的言行,又何嘗不是一種「台獨」? 黃敏惠質疑新國會提出廢止孫文遺像、不當黨產……等法案:「到底是轉型正義,還是轉型仇恨?」黨產攸關民眾的權益,且諸多黨產無故蒸發,有法律與道德的問題,故何以牽涉到國民黨,即為仇恨?為何與國民黨有關的法案,國民黨皆感到芒刺在背?是有見不得人之處,因此被戳到痛處?可能黃敏惠認為立法討黨產,與柯P所言「寬容如海、成就台灣」相違背吧?魯迅《阿Q正傳》有一段情節描寫阿Q被打,但阿Q以「精神勝利法」「想像」打敗敵人。台灣歷任總統每年228「照例」會代表「中華民國」向228受難者道歉,228本質上即是當時的「中華民國」所發動的屠殺事件。縱使心知肚明,蔣介石所言的「流亡政權」仍不敢公布228真相。照黃敏惠的思考,討論228、受難家屬欲知真相、正視歷史,是否亦為仇恨?或者受難家屬要如阿Q「掩耳盜鈴」、如柯P的寬容,才是「轉型正義」?恢復正義之事何其多,但台獨與有自己的國家主權若是不重要,豈會發生周子瑜事件?見中國官員,豈會需要畏首畏尾藏國旗?若非蔣介石來台繼續維持他口中已消失的中華民國,恐怕不會有228、白色恐怖戒嚴,台灣更是已獨立建國。若是台獨無意義,228受難者又豈會在「中華民國」的霸權下仍無法受到保護? 筆者有一位長輩在1980年代末前往韓國旅遊,遇及一群大學生「群情激憤」抗議,表現民族性,當時長輩即「預見」韓國未來將強盛。韓國政府近來文化、觀光、教育政策三棲,鼓勵年輕人深刻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更促進「韓流」,除了提供台灣借鑒,其國家剽悍的民風,與北韓勢不兩立,是名副其實的「南韓獨」思想,比如曾嚴正拒絕被稱為「南韓」,應稱「韓國」,有一種不願與「北韓」相提並論的霸氣。總統未兌現的政見、政府不當的政策,均是韓國民眾熱血沸騰的抗議主題。相形之下,台灣人稱得上「沉默」許多,卻被柯P消遣要「寬容」。每年時至228前夕,「經常」發生蔣介石銅像遭破壞,或是有民眾呼籲拆除銅像。破壞舉動雖不宜模仿,但反向思索:「續留」銅像,不失為貨真價實的「歷史教材」。韓國不盡然是一個完美的範本,但除了民生的法案措施,台灣獨立公投、挑選國旗、訂定國號之類的「創舉」,立委同樣應有韓國的「魄力」,提出或通過實質改善。 民進黨有人主張其台獨黨綱不合時宜,或者具有一些被中國文攻武嚇的思維,以為台獨是台灣與中國正常交流的阻礙。每年各學校單位舉辦的研討會數以萬計,中國學者來台「交流」人數比台灣超商數量更甚,何來「沒有」正常交流?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民進黨黨團版提出回到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問題在於:如果按照所謂一個中國(中華民國),包括台灣與中國,則有「一國兩區」之嫌,多數台灣民眾應難以接受此「一中原則」。因此認同台獨的未來「蔡政府」官員,應讓台獨成為台灣的大多數,而不只是淪於論述,屆時是否廢除台獨黨綱?反而是民進黨的家務事罷了。 用「兩個國家」來定義台灣與中國,最能合乎當前政治現實與主流民意。台灣民眾若有一些台獨的覺醒,可成為立委與有志之士們強大的後盾。「主權在民」或「台獨」或「中華民國」,皆可以是台灣民眾的「意識型態」,這類的意識型態不能輕易被弭平。至少,建立楚河漢界,先從觀念上做轉型正義,又何必被習近平一些「不是事實」的「提醒」所驚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