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蔡英文和民進黨遲早要面對組閣議題

美麗島電子報/單厚之 2016.01.08 00:00
國民黨敗選要不要釋出組閣權,這兩天成為選戰的議題。民進黨對此問題反應保留,甚至認為是「選舉操作」;更有媒體繪聲繪影的報導,說這個議題是本週三先透過雜誌放話啟動,再由中央社配合雲雲。 簡單Google一下就可以發現,最早寫這個議題的,就是我週二在這個平台寫的「蔡英文的第一個難題」;隔天也隨即有立場偏綠的評論者,在別的平台為文,要求馬英九應該交出組閣權。 稍微有點政治sense的觀察者都知道,組閣的議題是選後一定會發酵的問題,也很有可能選前就會被提出,只是看誰先把問題點破而已。當初在寫「蔡英文的第一個難題」時,原本就準備繼續寫後續的分析,如今問題已經變成議題,就一併表述我的看法。 對國民黨而言,炒這個議題並沒有明顯的好處,因為等於要承認選後民進黨可望單獨過半,唱衰自己的選情。在承認選情懸殊的情況下,是否能激起支持者的危機感提高投票率;還是讓支持者提前放棄,更加意興闌珊,仍在未定之天。放眼全球,也沒有那個政黨是用「認輸」來激起支持者的熱情的。 從民進黨的角度來看,目前的選情已經是勝券在握,只是贏多贏少之別。為了要贏多一點,讓執政後更好做事,明明氣勢大好的民進黨,也開始打出「告急」牌,跟時代力量搶不分區選票。組閣的議題被炒熱,雖然未必對民進黨不利,但是會增加選舉中的不確定因素。我在上一篇文章的結尾就有提醒,蔡英文必須要預作準備。 同樣一個議題,另外一些媒體則分析,馬英九因為擔心影響選情、藍營選後因為黨主席選舉而天下大亂等等,所以不願具體表態。 但事實上,不管馬英九或是國民黨中央,考慮的都早就不是選情,而是選後的局勢。這個議題影響的是國民黨未來內部的權力鬥爭,而不是國民黨的選情;就算選前不爆發,選後國民黨內也要為此大幹一番。 眾所周知,國民黨的選情不佳,總統、立委必敗無疑。但套句棒球的術語,今天的馬英九、洪秀柱、朱立倫,究竟誰是敗戰投手、誰是中繼投手、誰是敗戰處理投手?即便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朱立倫搞出了換柱等一連串風波,領導風格令人搖頭,但國民黨敗選的這筆帳,究竟該算在誰頭上?如果要分攤,每個人的功過又該怎麼算? 如今不分藍綠很多評論者、包括總統府放出來的訊息都在講,選後朱立倫為敗選負責、請辭黨主席,然後進一步分析可能出任黨主席的人選,再推衍國民黨未來的格局。試問,這種推論的基礎在哪裡? 國民黨不像民進黨,沒有黨主席為敗選負責的傳統。歷史上因為敗選請辭的國民黨主席,只有2000年的李登輝和2014年的馬英九。2004年連宋配敗選,連戰就沒有請辭黨主席。(雖然有兩顆子彈的因素和情緒在裡面。) 2000年的李登輝,是總統兼任黨主席,而且是國民黨第一次失去政權。敗選的原因,大家都歸咎於是李登輝與宋楚瑜的決裂,而且最後國民黨的候選人連戰還是三位候選人中得票最低的。大批支持者包圍國民黨中央,群情激憤要求李登輝負責,隔年李登輝就被國民黨開除黨籍。2014年的馬英九,也是總統兼任黨主席,全台灣都輸到脫褲子、六都只剩下新北市。多數的分析都相信,如果當年國民黨能多保住一、兩都,即便大敗,馬英九也不會請辭負責。 既然沒有黨主席請辭的傳統,敗選的責任也不全在朱立倫,那憑什麼論定選後朱立倫會請辭,國民黨黨主席之爭會天下大亂?總統府對外放這樣的話,馬英九心裡在想什麼? 事實上,馬英九正是我認為朱立倫選後不會請辭的最大原因。 按照國民黨現行的黨章,總統是當然黨主席,卸任時免兼。馬英九從來沒有表示過,自己不會回任黨主席。假設朱立倫請辭之後,馬英九回任,即便任期只有短短4個月,也足以讓他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坐上黨主席的位置。尤其在馬習會之後,國民黨內不少人已經開始擔心,馬英九卸任後可能會重回國民黨主席的位置,循過去的「連戰模式」,以兩岸互動來追尋自己的「歷史定位」。 過去兩年多的時間,無論是縣市長提名時處理基隆黃景泰的問題、胡志強的協調過程、台南市提名黃秀霜形同保送賴清德當選,或者是發動九月政爭、證所稅、背後暗助洪秀柱參選總統;一路到前幾個月的馬習會,形同突襲黨中央對選舉的布局,完全不顧對選舉的影響。馬英九在國民黨內早已經是天怒人怨。想到馬英九可能回任黨主席或透過代理人繼續影響國民黨,就足以讓國民黨的本土、外省所有的大老、小老、立委們頭皮發麻、一身冷汗。 除非馬英九公開宣布不會回任黨主席、洪秀柱、吳敦義等可能成為馬英九代理人的政治人物也不參選;不然就算朱立倫超級有guts,要建立國民黨責任政治的傳統,多數國民黨人也不敢讓他辭,那怕一秒鐘都不行。還記得前幾個月,朱立倫曾經與立法院長王金平不睦,最後兩人關係改善後,王金平公開宣布不會參選黨主席,你覺得王金平是挺誰? 從另一方面來講,馬英九就算要逼朱立倫下來,也要黨內夠分量的人「逼宮」,試問是誰要出手?國民黨這次超級難看的不分區名單,基本上已經是和黨內所有勢力完成分贓,有吳伯雄、連戰各個大老的影子,有政務官、地方勢力、大批的青年代表、黃復興,甚至還有馬英九的代理人,還有那個系統沒照顧到?那個系統會跳出來要他負責? 國民黨選情不好,但多數立委候選人對於「換柱」是心存感激的;朱立倫參選後,與立委候選人之間的「配合」,也比洪秀柱好很多。區域立委當選者,沒有理由反朱立倫;落選者不先自我檢討,跳出來罵黨主席,不僅「理不直、氣不壯」,能發出的聲音也很微弱。 二月的組閣權,自然也是馬朱鬥爭的重要事件。客觀條件上,國民黨從上到下,大概沒有人有意願替馬英九對抗民進黨,繼續多做4個月有名無實的「執政黨」;反正什麼事也做不了,敗選釋出組閣權,把燙手山芋丟給民進黨,趕快回到在野黨的角色,立馬海闊天空,其實比較接近多數候選人的共同想法。 另一方面,如果馬英九在敗選之後就釋出組閣權,馬英九就更沒有立場要求朱立倫下台負責,檢討的矛頭也自然會更指向馬英九而非朱立倫,馬英九的回鍋或代理人計畫也就更難達成。 釋出組閣權的議題,是國民黨權鬥中必然會被炒起的問題,跟大選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不管馬英九主觀上的算盤怎麼打,國民黨上下多數都不希罕這四個月的政權;反而更擔心馬英九重新入主國民黨。馬英九就是朱立倫最好的助選員。 不管你認為台灣是總統制、內閣制、雙首長制?不管你覺得1月16日民進黨大勝,但總統還沒就職時,到底民進黨還是國民黨,誰才算是執政黨?屆時很可能出現的狀況是,執政黨和在野黨(管他誰是誰),都不支持馬英九提的閣揆人選時。當選後朱立倫和國民黨主張、支持民進黨組閣時,勝選的民進黨能不能不接這個球?有沒有迴避的空間?蔡英文真的該好好想想。 即便躲得過選前這幾天,1月16日還是要面對的。 【圖片來源:蔡英文臉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