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底聯合國招開,關於敘利亞問題部長級會議,會後以十五票無異議通過,確立:敘利亞政治問題由敘利亞人民自己決定,並在6個月內由敘利亞人主導政治進程,18個月內根據新憲法舉行自由公正的選舉。這是2011年敘利亞內戰衝突爆發5年來,第一份重點放在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的決議文。然會議中,並未提及現任敘利亞政府領導阿薩德去留。 此外,根據此前聯合國所招開的三次敘利亞問題外長會議,以及聯合國安理會於2015年12月22日剛通過的2258決議文,都顯示各主要參與方包括美俄歐,都接受一個共識,就是集中火力打擊ISIS,在敘利亞問題上不再把阿薩德下台,作為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前提。更具體的證據則是,2015年12月15日美國國務卿約翰•凱瑞表示,美國及其盟友沒有再尋求所謂敘利亞政權更迭的選項,敘利亞領導阿薩德的去留由敘利亞人民決定。顯示,自2011年敘利亞內戰以來,美國堅持阿薩德必須先下台的政策有了改變。 2011年敘利亞內戰伊始,美國就公開喊話要求阿薩德下台。然而,刺激美國和敘利亞交惡的重要歷史因素是伊朗。1979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成為中東唯一的什葉派政權,但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讓中東的戰略天平被打破了。2003年海珊政權倒台之後,伊拉克政權由本來海珊所領導的遜尼派,轉為與伊朗同樣的什葉派政權,伊朗的政治影響日趨深入伊拉克。政治上伊拉克與伊朗連成一線,中東正在形成由伊朗延伸至黎巴嫩的什葉派聯盟,當中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巴勒斯坦哈馬斯。 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遜尼派,對於什葉派的崛起極為擔憂(近期沙國與伊朗兩國因什葉派教長,被沙國處決,引起斷交風波,實為兩派長久以來的歷史衝突)。因為,在回教歷史中這是第一次出現什葉派聯盟,過去什葉派都是受到打壓的。另一方面,由於以沙國為首的遜尼派在過往與美國較為親近,什葉派則是與美國意識較為分歧的,並與俄羅斯的立場較為一致,所以什葉派的興起對於沙國和美國都是一種挑戰。此外,敘利亞在地緣上更是位於連接什葉派聯盟的核心點。 因此在阿拉伯之春吹襲到敘利亞之際,美國和沙國就支持反對派要求阿薩德下台。因此,阿薩德下台就成了美國在敘利亞問題的核心立場。然2013年ISIS的崛起,打亂了美國拉下阿薩德的計畫,且形成燎原之勢,席捲中東地區。2014年9月美國組成國際反恐聯盟,打擊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但一年多來,不斷持續湧入歐洲的難民潮,且發生巴黎恐怖攻擊事件,一定程度上顯示,美國打擊ISIS的失敗。 2013年8月敘利亞化學武器危機,造成美國採取積極作為,希望阿薩德政權下台,然俄羅斯以外交手段,說服阿薩德放棄化武贏得國際聲譽,也找回俄羅斯在中東的聲望。緊接2015年,敘利亞難民不斷湧現歐洲時,俄羅斯直接採取武力干涉ISIS,贏得歐洲的國家的讚賞。如果只有俄羅斯的批評,是不足以讓美國改變立場,主要是來自歐洲國家的壓力,歐洲各國開始非議美國打擊ISIS的政策,迫使美國不得不調整5年以來的政策。另一方面,俄羅斯在中東的反恐戰場上的表現令人驚訝,這也成為美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基本上中東是美俄兩強國交鋒的場地,過往兩國雖然同意以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問題,但癥結點在阿薩德去留上,雙方存在根本性分歧。俄羅斯希望保持親俄的阿薩德政權,而美國則是希望藉ISIS的動亂,推動敘利亞親美政府派上台。對於俄羅斯來說最大的安全挑戰在於反對阿薩德的反抗軍及ISIS,與之相反,美國的最大的安全挑戰在於親俄的阿薩德政權。 但隨著ISIS在各國發動獨狼式恐怖攻擊,並且在2015年12月3日加州發生有關ISIS追隨者的攻擊事件,造成美國國內民眾開始質疑歐巴馬政府的反恐能力。如果美國繼續在阿薩德問題上表持尖銳和對立,如此將做大ISIS的發展。其次,俄羅斯將與敘利亞境內反阿薩德組織,產生更尖銳的衝突,只會更加延長敘利亞的戰火。要改變這一切,美國必須將各國的目標重新集中回ISIS。這也造成美國所堅持的,阿薩德必須先下台的政策也有所鬆動。 此次對於阿薩德政策的鬆動,體現出美國的中東政策正在轉變。從70年代冷戰以來的絕對主導,試圖改為引導與論,並引導各國立場與其靠攏,不再領導所有的進程,而是改為發揮主導作用。 但無論如何,當前國際反恐局勢競合中,俄羅斯已經取得國際的掌聲。法國總統歐蘭德在法國恐攻之後與俄羅斯走向同一道聯合打擊ISIS;歐巴馬也不得不讚許俄羅斯,在反恐行動上是「建設性的的夥伴」。俄羅斯基本上掃除烏克蘭危機之後,被國際孤立的情勢,而美國則面臨歐洲立場的轉移。一旦敘利亞難民持續蜂擁至歐洲,歐洲將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解決敘利亞問題的打手,這個人不是歐巴馬,而是最近頻頻在國際媒體亮相的普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