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潮騷 鄭路的水立方實驗

民生@報/陳小凌 2015.11.01 00:00
【文/陳小凌】水看似無重,但在37歲新生代雕塑家鄭路手中,卻是波濤洶湧,不銹鋼材質塑造出大型裝置「淋漓一瀾」立體的壯闊澎湃、卻也能延展出輕如髮絲或水注般的琴音,或是水滴匯聚成寧靜孤寂在圓形的宇宙天地。

「我喜歡現代前衛音樂,自己也嘗試打擊樂,最喜歡擊鼓!」鄭路說;這帶給自己無限想像空間,從東方文化中,水墨是中國繪畫藝術獨具的,也可以轉化成現代的手法,他將水墨暈染轉化成巨大黑色水珠「未知的圓周」。

真空不銹鋼絲纏繞出三千髮絲,用鈦金屬處理後,燈光投射出五彩絢麗,是彩虹?還是幻境?不銹鋼絲再纏繞出人類的心臟器官,200公分高的器官,鄭路取名「榮譽的墳墓」,是隱喻人類最終抵不過的宿命?這就如鄭路將知名政客肖像類似加工處理般加以塗抹重製,「真實的面目出不了,已經黏合在一起,我們縱然回顧歷史,但真實不會再出來!」

1978年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祖籍山東的鄭路,從小跟隨祖父學習漢字書法,並協助雅好詩歌文學的父親謄寫詩文,從中孕育了對中文的字形字義,以及文字所承載的諸多歷史典故的濃厚興趣。

也因此,後來就讀北京中央美院研究所時,他開始思索讓中國文字從平面符號的姿態,轉化成為立體造型和空間裝置,並從象形文字出發, 結合鏤空技法的應用與光影視覺的重疊效果,作為創作的基調,而在文字的選用上,則刻意選定帶有「水」部首的文字為主軸。

今天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個展,鄭路將展名『潮騷』借自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的同名小說;這本1954 年出版的小說,描述一位青年漁夫與船主獨生女的愛情故 事,隱喻青年必須通過層層考驗與障礙,經歷人生的風風雨雨,在嚐盡辛酸之後, 才能得到真正的愛情與甜蜜的果實。

個展呼應了三島小說的內涵,而展現了創作的脈絡和發展歷程。這是鄭路近兩年完成的十五組創作,包括戶外與室內的大型雕塑裝置、觀念性的架上繪畫,以及多媒體影像裝置,透過多樣性的創作,詮釋了「水」的物態轉換,以及「水」在不同空間中的千變萬化,並藉此象徵個體生命成長的多種 樣態與可能性,進而反思社會環境對個人的塑造力量和人文發展的本質,也就是對於自然、自性、和自我的追求。

對新生代藝術創作者來說,跨領域創作儼然已成為一種常態而非特例,但在各方面的思想與表達能夠環環相扣,而自成體系者,鄭路是其中一個企圖心旺盛,且具有實踐力的藝術家。

圖說:鄭路在作品「榮譽的墳墓」前。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