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池上控」劉克襄槓上男神金城武了

蕃論戰/KSH/專欄 2015.08.26 00:00
池上鄉金城武樹與伯朗大道是遊客喜歡造訪之地,然而絡繹不絕的腳踏車阻礙交通,生態文學作家劉克襄書發文指出:「台九線旁出現不少單車租借場,那是好幾塊農耕地消失,換來的結果」。劉克襄其實是位不折不扣的「池上控」,多年來撰寫數篇關心池上生態的文章,對於池上被大肆破壞,他憂患意識甚深,或能引發民眾對環保的深度思考。 光復初年放在竹葉上的三角飯團,是「池上便當」的前身,對於劉克襄是一種歷史的緬懷。「池上便當」是臺灣米食領域的代表品牌,但鮮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源。劉克襄在〈大埤、小米蝦和池上便當〉一文中,鉅細靡遺考察池上便當一甲子前的菜色,並提及大坡池風景區因全面增建設施、砌石填土,人工島堵住了湧泉,大面積的卵石砌岸也成為人工湖風貌,甚至連池上便當的招牌菜「小米蝦」不再豐富,也源自於大坡池生態的全然改變了(現今的池上便當應無小米蝦)。劉克襄提到:「荒島是過去大興土木滯留下來的廢棄物,有些當地人士積極地要剷除,恢復成舊貌。但我以為,挖走大量沙土,必須花費龐大的經費。還不如,保留小島,讓它荒涼,或局部改變地理,再切割小島成三四區塊,形成島中之島。時日一久,反而會吸引其它動物的到來,尤其是罕見的秧雞科和鷺鷥科鳥類。」這些話可視為劉克襄在控訴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劉克襄亦十分詳細地分別記下了大坡池從1970到1980年代的變化,透露出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捨地從事田野調查工作的各種甘苦,如有所發現的樂趣,和遭受挫折的苦惱,充滿了與自然生物融合交感的欣慰和樂趣。 〈大埤、小米蝦和池上便當〉提到當劉克襄舉箸翻攪木盒便當時,升騰的除了飯菜香之外還混雜著油然而生的失落。早年,讓他最為激動的小米蝦,卻因棲息濕地的過度開發,自飯盒中銷聲匿跡。若非劉克襄田野蒐集後的振筆疾書,遺落的歷史記憶何以承襲?然而當地人士為劉克襄解說大坡池的變化,這段文字是極具科學性的,劉克襄亦表明他的生態理念與另類思考,嘗試推翻過去舊有的旅行思維,摸索出一種率性和單純的滿足。就像他認為不如保留荒島,反而有機會吸引其他動物停留,這是一種以「舊」引「新」的互動,且他樂觀的認為:說不定在池上便當已不復見的小米蝦,能因此有機會重新復活。 劉克襄藉由池上便當美味的聯想,滋長出的是世代的歷史記憶和獨特的人文關懷。但如今池上打著「男神金城武」旗幟的大門敞開,便是商業行為強盜般的進駐,足證劉克襄從20—21世紀對池上的憂慮,非一日之寒。我們必須了解:不需飄洋過海、也不用古老的歷史來炫耀或憑弔,只要在臺灣這個美麗的島嶼上,做一些短距離的移動,就可能會發現臺灣的細緻與遼闊。與大自然相處,將是劉克襄與民眾一生中至為珍貴的時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