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能不能再給我一張經典的專輯封面?傳奇設計師Powell現身說法

欣傳媒/ 2015.07.23 00:00
小安

哪張搖滾專輯的封面設計最經典?五個人裡面大概有三個會跟你提Pink Floyd在1973年的那張《Dark Side of the Moon》;一道白光射入三菱鏡後幻化為彩虹,簡單卻令人印象深刻。而這封面,便是來自傳奇設計工作室Hipgnosis的作品。

1970年代,搖滾樂的經濟規模龐大。唱片公司在音樂製作外,也願意提高專輯設計的預算。在這以前,大部份的專輯封面都是以演唱者的肖像為主,可當音樂逐漸走向迷幻、實驗後,專輯封面也越來越抽象化(而且很多專輯封面連個字都不打,就只是一張意象化的圖或照片)。種種原因之下,這個年代的專輯封面設計蓬勃發展。

Hipgnosis由Storm Thorgerson(之後成立的StormStudios也是赫赫有名)、Aubrey Powell 和 Peter Christopherson 三人所組成,他們在1967到1982年間為許多搖滾樂團設計封面,除了Pink Floyd,Led Zeppelin、Def Leppard、T. Rex、AC/DC、Scorpions、Paul McCartney & Wings、Black Sabbath等等,都是他們合作的對象。

為了專輯封面,Hipgnosis做了不少劃世代的嘗試。像是為了1977年的《Animals》,Hipgnosis便重金打造了一頭長約40英尺的巨大充氣豬(噢,怕你想知道,它叫做Algie),讓它浮到發電廠的上空,就為了拍一張超現實的照片當封面。(雖然最後還是用高超的手藝將兩張照片拼在一起⋯⋯詳情請點此)

究竟為什麼要為一張專輯的封面如此大費周章呢?Hipgnosis的Powell在訪談中這樣回憶過去:「那時候,專輯封面對消費者來說非常重要。沒有MV、沒有YouTube,連想找關於你喜歡的歌手或樂團的資訊都很困難。所以你會把專輯買下來,並且好好研究整張專輯,擦亮封面,看有沒有任何蛛絲馬跡,透露出秘密。」也就是說,當時的樂迷為了更接近愛慕的偶像,會仔細研究音樂和專輯設計,試圖和創作者的想法搭上線,猜出歌手或樂團想要傳達出的理念。

Pink Floyd《Atom Heart Mother》專輯封面的那隻乳牛到底是什麼意思?《Wish You Were Here》和西裝著火男握手代表什麼?Led Zeppelin《Houses of the Holy》那些攀在岩壁上的赤裸小孩想要幹麻?

面對有趣又令人費解的圖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方式。「到底是怎樣?」是眾多樂迷內心的OS,可你跑去問Powell嘛,Powell就說:「我們當然知道這封面的意義是什麼,畢竟是我們設計的。」(欸,看到這邊別生氣啦拜託)「但是你們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看著封面,試圖將兩者作連結。然後,如果你們想的和我們想的不一樣,也沒關係。」

身在現代的我們也許無法想像,當初光是製作專輯封面的預算,就高達$50,000美元。那時候,Hipgnosis的作品量之多,每年聖誕節也不用特別買什麼佈置,將當年度所設計的唱片通通貼到牆上,就能輕輕鬆鬆舖滿四面了。 

可是,在龐克搖滾崛起之後,此類抽象的專輯封面開始式微。由Jamie Reid所設計的Sex Pistols《Never Mind the Bollocks》專輯封面,用文字拼貼而成,總共花不到$2美元。於是,那些原本願意付高額給Hipgnosis設計的人漸漸消失。

面對當時的轉變,Powell說:「Jamie Reid的設計就跟我們Hipgnosis的設計一樣重要。我們也認為他們做的設計很有趣的。」另一方面,Sex Pistols、the Damned等龐克樂團,用比以往更低的預算來製作專輯,甚至崇尚DIY精神;這些都和Hipgnosis的設計手法和風格互相牴觸。於是,意象化的專輯封面雖然仍舊存在,但不再稱霸樂壇。

每個時代都有流行的曲風,因而出現相對應的設計。隨著科技發達,專輯封面設計的目的也逐漸轉變。專輯封面當然還是希望能和音樂內容相呼應,包含著其中的理念;但是現在,有個吸引人的外表,激起消費者購買慾,更是重要。

仔細想想,就算是熱愛購買實體專輯的我們都不會花個大半天研究專輯封面和設計,試圖釐清背後的想法(想知道就去google就好了嘛)(當然如果你還是會,請接受我的掌聲和崇拜)。看著專輯封面,也不會覺得這是你和那位創作者的唯一連結。或許你買了只是因為擺著好看,最終你用YouTube點播歌曲的次數還比播CD次數多(無意冒犯)。對於專輯封面設計盛世不再,好像也不用感到太驚訝。

經典的專輯封面,很難再出現了;對於這樣的結論,Powell反而抱著一顆樂觀的心:「專輯封面雖然好像變成『只是個包裝』,但現在出現很多種新方式可以傳遞訊息,而且還更有效率,看看那些gif和15秒的Instagram影片你就知道了。」

所以,雖然這個年代,可能無法有《Dark Side of the Moon》那樣指標性專輯封面,可是我們可以在其他的視覺媒介(像是影片動畫等)創造巔峰。而或許,在這之後,音樂還會連結到其他方面的設計之上(甚至又出現了什麼新手法、新科技),光是想像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就好興奮啊!

參考資料:Why We’ll Never Have an Iconic Record Cover Like ‘Dark Side of the Moon’ Again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