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23歲女見「痘」猛擠 引扁平疣爬滿半張臉

欣傳媒/ 2015.04.28 00:00
楊晴雯

青春痘?扁平疣?傻傻分不清!台灣一位23歲女性,臉上經常出現一顆一顆的凸起物,以為是粉刺或青春痘,經常用手擠壓,但並無膿跑出,不過不明凸起物並沒有因此消失,反而越長越多,幾乎覆蓋兩片臉頰,令其困擾不已,趕緊就醫檢查,結果那些一顆一顆的凸起物,既不是粉刺也不是青春痘,是「扁平疣」在作怪。

替該患者診治的台灣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惠文指出,扁平疣是顆粒狀的扁平丘疹,大多呈圓形,偶爾會出現不規則狀,略突起而形成圓頂狀,邊界清楚,顏色可能為淺褐、粉紅或正常膚色。多是人類乳突狀病毒第二、三、十型所引起的皮膚感染,具傳染性,若沒適當處理,可能感染範圍會擴散。

鄭惠文提到,病毒疣與遺傳無關,主要是經由人傳人,或是透過物體的傳遞而感染,例如地板、毛巾、把手、滑鼠等,因此無論春夏秋冬,都有可能感染,倘若家中有免疫能力較弱的小孩或老人,應當特別留意。不過由於其潛伏期較長,約1至20個月,在感染後不一定會立即見到疣的出現,所以患者很難明確指出,到底是怎麼被感染的。

鄭惠文說,依門診觀察罹患扁平疣的案例不少,每天收到的案例約2位,以女性居多,可能和女性愛美有關;不過來求診的患者,大多像是該個案一樣,以為是粉刺或是青春痘而就醫,才意外發現自己罹患扁平疣。

她進一步說明,扁平疣和青春痘的區別是,前者是因接觸感染,使得表皮角質化增生,就像一塊布上面「黏」了一個凸起物,沒有膿包、也不會紅腫,但常有自體傳染,即一個扁平疣旁邊,還會連著其他小的扁平疣;後者的形成原因是,角質化異常引起皮脂腺阻塞,痘痘是從真皮底層「頂」起來,還合併發炎、紅腫。

當經由臨床及切片確認是扁平疣,鄭惠文表示,治療方式主要原則目前有兩大方向,一者為「破壞去除」方式,依年齡、生長範圍,會有外用藥、電燒、燒灼藥水、雷射或液態氮等不同方式。外用藥治療時間較長,需要多次的門診。扁平疣若不治療,時間久了可能因傳染擴散到身體各部位,若長在臉部,可使用燒灼藥水或汽化雷射將疣的組織除去;位於手、腳或面積較大的疣,則可考慮液態氮冷凍治療。

她進一步說明,扁平疣有可能經過一段時間後慢慢的自行消失,若病情嚴重,經上述治療是能達到根除的。但有些潛在的扁平疣,容易治療後又發生,所以常有反覆發作的感覺;若擔心會復發,目前有「免疫調節」的外用藥膏,主要是透過提升人體的免疫系統,利用自體免疫力來殺死病毒。治療後,會有暫時色素沉澱的情況,約3-6個月後會逐漸淡化,要注意傷口避免摳抓,以免擴散。

預防勝於治療!鄭惠文說,平時要碰觸公共用具時要注意清潔消毒,不要養成自行擠粉刺的習慣,若發現可疑症狀,應儘快就醫診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