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立雲科大學生為拾荒者營造收益,並改善校園環境衛生及觀瞻

大成報/ 2015.01.21 00:00
【大成報記者張秦華/雲林縣報導】為協助校園拾荒者有效資源分類,保障其應有的收益,並且彌補社會福利未臻完善之不足,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設系四年級學生許原誠特發起「友善校園環境藝術家計畫」,不僅可適度增加拾荒者的收人,也可有效改善校園資源堆積的環境衛生及觀瞻。

來自國立雲科大創設系四年級、同時是「友善校園環境藝術家計畫」發起人的許原誠表示,國立雲科大校園周遭經常見到年邁拾荒者,在衛生欠佳的環境整理垃圾,或是步履蹣跚地推著老舊推車,載運為數眾多的回收物。

然而,大眾對於垃圾回收分類的正確觀念與責任心不足,增添垃圾處理者及拾荒者的負擔,以國立雲科大校園的回收站點為例,絮亂的垃圾四處堆疊,此種情況屢見不鮮,期中、期末考試後尤甚。

有一次,許原誠在系館回收室丟完垃圾,受到拾荒的老奶奶糾正:「大型垃圾要拆解、保麗龍不能丟這裡…。」據老奶奶口述,垃圾若沒有妥善處理,垃圾車司機會指責她,但學生總是扔下就離開,她得一個人慢慢整理;於是他留下來陪老奶奶一起整理和聊天,參與回收空間從雜亂到整潔的過程,這次的經驗深深感動許原誠,意識到大眾受益於拾荒者為社會環境帶來的效益,拾荒者卻未能獲得相對報酬與尊重的問題,並讚嘆為生活環境帶來整潔的拾荒者,將他們比喻為環境藝術家,為他人帶來啟發。

在政府相關福利措施尚未成熟,且無法全面照顧的情況下,「友善校園環境藝術家計畫」團隊認為,必須讓更多人關注拾荒者的權益,於是參與「Yuntech校園夢想資助計畫」,希望藉由志工服務、觀念宣導講座、藝文創作,引發大眾思考這項問題,從雲科校園與周遭出發,傳遞這份暖意。

「友善校園環境藝術家計畫Green Campus Artist Program」成員是由來自雲科大創設系、中山大學資管系的夥伴組成,成員們認為在創造美好生活的同時,照顧弱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設計的價值。於是興起利用網路平台傳遞訊息,建立回收站點網絡,號召大眾「動手做環保、減輕年長者負擔」的服務性活動,協助拾荒者進行回收分類、裝袋、運送…等,讓拾荒者得到實質的協助。

每次活動均由一個故事主題作串聯(例如:第一站,重整的藝術),每位參與者扮演各自的角色分工合作,在整理環境的同時,蒐集可用素材加以裝飾成為煥然一新的藝術品或生活用具,發揚垃圾再利用的可能。透過拍攝記錄片,忠實呈現活動青春、熱情的形象,目的在於不僅能宣傳活動,亦能增強參與動機和樂趣,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引發大眾對於弱勢族群與環保的關注。

另一方面,團隊調查發現,市場上便於垃圾回收分類的產品仍有開發空間,且多停留於概念階段,或礙於經費無法落實於拾荒者手中。

長遠的計畫是期望藉由實際體驗參與,累積拾荒者與志工進行回收分類時的經驗,從中發現問題並發想解決之道,整合 雲科 教授及學生之跨領域專業能力,開發具備可行性之回收處理產品、輔具、藝術商品…等,並爭取政府、企業支持,友善相關回收處理工作者,同時創造回收物附加產值。

埋首學業、工作賺錢的同時,人們經常忽略關懷弱勢與落實環保的重要,公德心與同理心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形態與價值觀演變下漸漸減弱。「友善校園環境藝術家計畫」希望透過發現更多社會需要被關懷的角落,運用跨領域專業與創意,帶來正面意義,翻轉大眾對於拾荒、回收處理之刻板印象,同時讓更多人感受到這股助人為樂的熱情,共同響應弱勢關懷與環保,進而昇華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自我提升與成長,發揮同理心,拉近社會成員彼此的距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