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網路霸凌升高 如何預防處理當務之急

客家電視台/ 2014.09.30 00:00
校園霸凌已成為各級學校單位,近年來宣導的重點課題,然而不論從新聞事件,或是反應時事的電影都能發現,不同於以往常見的肢體霸凌,開始有人,透過網路來攻擊他人,這一代的孩子出生至今,生活都和網路息息相關,但對於網路霸凌議題的預防和處理負責監督的家長,制定課程的師長,卻不知能否跟得上,日新月異的科技動態,而做出適宜的調整,網路霸凌在未來又屬升高趨勢,現在就應著手擬定對策,加強防範。

日本賣座電影「告白」,講述的是校園霸凌事件,片中不僅有傳統肢體欺負,也透過網路來攻擊,在學校滑著手機,回到家裡用電腦,無時無刻查看網路更新訊息,青少年時期,需要同儕肯定,更要滿足人際關係,網路霸凌的傷害性,也因此增強。

根據教育部學務特教司調查,台灣校園100學年度網路霸凌事件,占了校園通報數2.7%,但到102年已有5.6%,雖然網路霸凌所占比例不高,但上升趨勢令人憂心。而教育單位的因應政策,則是以研習方式,鼓勵教師主動進修,接受課程培訓。

教育部資訊科技教育司副司長 劉文惠:「我們在相關的網站,或者是學校的資訊課程裡面,我們希望透過教師的培訓,透過教師的,學校的校長主任的研習,怎麼樣來教我們的孩子,還有家庭教育的部分,能夠建立好,正確的法治觀念,建立資訊倫理、資訊素養。」

台北市古亭國小自然領召老師 王莉萍:「像我和伙伴教師,我們常常就利用假日,像上次會配合教育部,去交通大學,去參加霸凌研習課程,或者是遠距的在網路上的課程。」

古亭國小教學內容:「佩琪的清涼照,像這樣毀謗他人的字句或不雅的清涼照,你覺得可以利用這樣的辦法嗎?不行,我會覺得很生氣,跟佩琪一樣。」

以台北市的國中小為例,主要將網路霸凌相關內容,編排在資訊課程的「網路素養」單元,一學期至多一堂課,但截至目前,未編纂專章教材,因此第一線教育工作者,若想要講授相關課程,得另外搜尋課外素材,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備課負擔沉重,還得抽出額外時間去進修,宣導效率比不上網路更新速度。

台大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執行長 張淑慧:「在公部分方面,現在全國,只有一套(網路素養教材),台北市政府,今年10月才會完整出刊的,那其中網路霸凌這一塊,容我這樣講,甚至連首善之區的台北市,網路霸凌只在國中辦。」

教育部資訊素養與倫理數位課程 設計人員 陳茵嵐:「就是據我去推廣,有些老師他可能自己本身,對網路的認知也不是很清楚,因為他可能沒有在玩社群網站,沒有在玩FACEBOOK,沒有在玩即時通訊軟體,所以他不知道那上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或者不知道學生,在網路霸凌上面,有哪一些類型。」

據研究了解,網路霸凌加害者往往因未直接面對被害者,不易產生同理心,攻擊力道更為傷人,且無形傷害較不易引起注意,而未受到適當制止,因此專家建議,防制觀念的宣導,要分從三方面進行,除了培養資訊素養,也要教導學生勿成為「旁觀者」,更須加強教育工作者,處理案件的積極態度,才能有效遏止,類似事件不斷發生。

中央警察大學教授 林滄崧:「執法單位、學校、老師、家長,如果你會覺得說這是小事,對,是小事,但是這小事,你沒有在當時,就讓他,一個很嚴正的立場告訴他,你這個行為是錯的,如果在發生的當時,你沒有去處理,是不是等到有人,自殺了,自殘了,或者傷害到他人了,我們才開始去處理。

教育部資訊素養與倫理數位課程 設計人員 陳茵嵐:「芬蘭的反霸凌計畫,他特別著重在,旁觀者這個角色,在宣導上面,他們會告訴旁觀者,就是當你,如果看到不當的資訊的時候,你可以去檢舉,檢舉這樣子的一個霸凌事件,只要有一個旁觀者,願意站出來檢舉,或者是我去告訴老師,我去通報誰,那這個霸凌事件,很容易就會被發現,也很快的能夠即時的被抑制住。」

對這一代的孩子來說,社群網站、即時通訊軟體等,已成為他們重要的生活平台,隨著網路使用率的升高,網路霸凌很有可能越來越嚴重,家長在處理事件的態度上,不能再以消極的「禁止使用」為手段,因為推陳出新的科技發展,是防不勝防,回到根本來教育孩子,從提高使用網路警覺性,到內化互相尊重的公民態度,才是因應網路時代的長久之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