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希拉蕊《抉擇》爆政壇內幕:維基解密 重創美國外交

自由時報/ 2014.06.12 00:00
如果網路化世界的超連結現象,有助於強化美國的力量,並讓我們有機會運用巧實力來促進國家利益;同樣的,也對我們的安全和價值觀帶來重大的新挑戰。

二○一○年十一月,這個情況痛苦地顯現出來。當時,網路組織維基解密和全球幾個媒體,開始刊登第一批二十五萬則遭竊的國務院機密電文,許多電文含有我國駐外使節提報的、內容敏感的觀察和情報。一名派駐伊拉克的低階軍事情報人員、一等兵布萊德利.曼寧(Bradley Manning),從國防部電腦下載秘密電文,交給維基解密的澳洲籍領導人朱利安.亞桑傑(Julian Assange)。有些人稱讚曼寧和亞桑傑是捍衛資訊透明化的人,繼承了揭發政府不法作為的高尚傳統,認為他們的行為,足以媲美越戰期間洩漏「五角大廈文件」的丹尼爾.艾斯柏格(Daniel Ellsberg)。但我不以為然。正如我當時說的,善良的人都明瞭,敏感的外交通訊內容必須保密,以保護國家以及全世界的共同利益。每個國家,包括美國,必須能坦誠討論他們往來的民眾和國家。那些竊取來的電文,整體而言,證明了美國外交官的確善盡職責,而且通常在艱難的處境下工作。

這些電文也提供了有意思的材料。例如,有則電文描述一位外交官會晤某中亞部長的情況,酒醉的部長「斜躺在座位上,滿口各種俄羅斯語的分詞」;另一則電文描述在俄羅斯達吉斯坦(Dagestan)共和國舉行的一場婚禮,賓客扔百元美鈔給兒童舞者的畫面,是「北高加索社會和政治關係的縮影」。外交官經常提供他們對世界領袖的見解,例如,有一則關於辛巴威獨裁者羅伯.穆加比的電文提到,「他對經濟事務極為無知;加上他認為自己擁有十八個博士學位,可以無視於經濟學法則」。

這些公開的報告,不經意地流露出我們的外交官員多麼認真工作,而且其中不少人是非常敏銳的觀察家和出色的作家。不過,一些毫無潤飾的評論,也傷害了他們多年來費心建立的關係。我們的外交官會例行性呈報和人權運動者、異議人士、企業領袖,甚至是外國政府官員的對話;有些外國官員可能因為姓名曝光,而面臨迫害和懲罰。

洩密事件發生後,我立即譴責非法揭露機密資料的行為。我說:「這個舉動,危害了當事人的性命、威脅到國家安全,同時也傷害我們和其他國家合作解決共同問題的努力。」接著,我轉身面對大表不滿的盟友和憤怒夥伴帶來的外交衝擊。

我請負責行政管理的國務次卿派特.甘迺迪成立專案小組,逐一分析每則外洩電文,確認有哪些資訊洩漏了,以及這些資訊外洩對美國利益、人員及夥伴的影響。我們迅速擬定一道流程,找出陷入險境的消息來源,並在必要時保護他們的安全。

二○一○年感恩節前夕,我在查巴克市住處打了數十通電話。首先,打給我的朋友、曾擔任總理的澳洲外長陸克文。我們從北韓開始,討論一向關切的議題。接著我告訴他:「我也想談談維基解密的事。」我們的駐澳洲大使已經向陸克文簡報,一些關於亞太地區的機密討論,包括在中國的活動,可能已經洩漏出去了。因此,澳洲政府也成立了專案因應小組。他說:「這可能真的會惹出麻煩。」我附和說:「這件事的後果真的很可怕。我們深感遺憾,覺得中了暗算。」我承諾會竭力協助控制損害。(摘自第廿四章)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