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慢飛天使」學習困境 微電影道出現況

大成報/ 2014.05.22 00:00
【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伊甸基金會今年拍攝《入學通知單》微電影,以慢飛天使與媽媽的真實故事改編,闡述慢飛天使面臨上國小時所碰到的困難,21日舉辦高雄場特映會,邀請到兩位慢飛天使家長代表、特教巡迴輔導老師以及一般民眾蒞臨觀賞,一同為慢飛天使的母親加油打氣!

 劇情描述媽媽為六歲的腦性麻痺女孩「小妤」尋找學校的故事,自收到孩子的入學通知單之後,媽媽擔憂孩子未知的學校生活,但為了家瑜一路找尋最適切的特教資源,無論面對學校硬體設施、師資人力,以及鄰居閒語、路人冷言嘲諷等負面壓力,母親該如何為孩子挺身而出的故事。在首映會現場不僅有大學生、民眾因為劇中情節而眼眶泛紅,慢飛天使陳宇凡更在播映時一直握緊媽媽的手,讓在場所有人動容掉淚。

隨即映後座談,陳宇凡母親分享20年前家長對「自閉症」了解有限,一直到7歲宇凡來到伊甸早療中心,學習慢慢有進步。在伊甸早療畢業後入國小,學區內的國小不但沒有帶給宇凡更好的學習,反因老師不當教學,讓宇凡對上學產生恐懼,甚至出現咬自己的狀況,後轉到仁武國小特教班就讀,終於在學習路上邁進一大步。

家有腦性麻痺孩子的國際獅子會300-E2區前總栽王家龍說,他在孩子要入小學時,非常認真的參加許多轉銜及安置會議,目的是希望讓孩子能順利的入學,不過,孩子在一開始就學也面臨到和同學相處的問題,包括承受同學的異樣眼光等,靠著不斷和其它家長溝通,孩子才慢慢不害怕上學。

高雄市特教巡迴輔導老師王銀絲表示,在小學入學轉銜家庭座談會發現,城鄉資訊的確有落差,但只要透過轉銜安置及就學輔助服務,提供學前發展遲緩兒童入學轉銜報告給安置學校,追蹤入學適應狀況。

最後,伊甸基金會旗津工作站高專謝香蘭表示,伊甸基金會早期療育服務今年邁向20周年,深入台灣偏鄉及離島,每年平均服務15,000名慢飛天使。根據服務經驗統計,幾乎每一位慢飛天使的家長都付出比一般家長更多的心力找尋合適學校,為孩子做出困難的抉擇,至少有3、4成的家長在此過程中遇到困難而身心俱疲,更嚴重的甚至在偏鄉,多數家長妥協於資源缺乏的現狀,無力也並不瞭解應該為孩子爭取應有的學習資源。今年拍攝《入學通知單》微電影,突顯慢飛天使普遍在面臨求學道路上的困境,可能需要輔具設備、就讀名額、交通專車等特教資源協助,但往往事與願違,使家長擔憂不已,面對這漫長的療育道路,慢飛天使家庭需要更多社會大眾關懷與接受。

 伊甸基金會邀請社會大眾以愛心行動,支持在高雄市立美術館戶外圓型廣場舉行7/19(六)「當我們童在一起」園遊會,以遊戲方式教導一般兒童如何與身心障兒童相處,還有YOYO哥哥姐姐帶動唱、胖叔叔說故事、兒童劇團表演等精采活動、特色美食等,一張園遊券一百元,邀請民眾共同購券支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