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氣喘地雷!住快速道路或水岸旁防喘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4.04.30 00:00

長庚醫學研究團隊發現,嚴重氣喘竟與居住地區的空氣汙染程度有關。醫師建議,患者如住在車流量大的道路邊,最好緊閉門窗;住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旁,或是住在山邊水岸的人,特別要注意氣喘容易發作,所以要注重除濕,最好讓室內濕度維持在60%以下;當細懸浮微粒(PM2.5)PM2.5濃度偏高,外出則應戴口罩,以降低誘發氣喘的風險。(影音/攝影記者江旻駿)

研究發現,嚴重氣喘竟與居住地區的空氣汙染程度有關。(圖片/華人健康網資料照片)

林口長庚內科部長、台灣胸腔疾病協會理事長郭漢彬指出,臨床發現,嚴重型氣喘病患即使規律使用現有的抗氣喘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常常急性發作住院治療,或長期需仰賴口服類固醇。

氣喘容易復發失控 多與空汙有關

台灣環境持續惡化,嚴重型氣喘病患的治療日益困難,尤其是空氣汙染加重過敏反應,氣喘發炎反應變得更複雜更嚴重,使得常規的抗氣喘藥物無法控制,一旦接觸致敏因子而無妥善處理,就可能身陷死亡危機,患者不可不慎。

林口長庚醫院針對院內150位嚴重型氣喘患者居住地、居家環境,比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空污地圖、Google地圖,發現空氣污染和氣喘發作有地理相關性,患者多數住在空氣污染的地區。

吸入性類固醇對氣喘有緩解效果,但對嚴重性氣喘患者則需靠生物製劑來緩解。

住在山邊水景道路旁 易誘發氣喘

研究團隊調查發現,特別是住在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旁,或是住在山邊水岸的氣喘病患,比較容易發作,因為汽車廢氣和黴菌都是氣喘誘發因子。這些患者平常鼻腔吸入噴劑不離身,還要口服藥物,害怕不能呼吸,每天緊閉門窗或使用空氣過濾機,一出家門就怕喘不氣。

郭漢彬醫師強調,嚴重型氣喘患者約有8成屬於過敏誘發,除了家居塵蟎、寵物皮毛、花粉、黴菌等過敏原,多環芳香烴(PAH)等環境污染物也是致敏因子,來源包括空氣中細懸浮微粒、汽車引擎廢氣的硫氧及碳氧化物、二手菸、垃圾處理產生的戴奧辛等。

嚴重氣喘 生物製劑治療新選擇

尤其是住在山邊及鄰近河邊區域的患者,氣喘發作的次數也在增加中,可能是因居家的濕度較高,容易長黴菌,進而誘發或加重的過敏性嚴重氣喘。雖然嚴重型氣喘患者僅佔氣喘人數約10%,但這些患者大多必須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且因經常急診與住院,若能有效控制嚴重型氣喘患者症狀,就能顯著降低醫療花費。

值得注意的是,嚴重型氣喘患者過去採取類固醇治療僅能壓抑症狀,無法有效改善疾病,現在有抗氣喘生物製劑做根本性治療,大多數患者注射2周至2個月,病情即能獲得改善,且4個月後肺功能可明顯進步。雖然台灣氣喘盛行率仍持續增加,但對病因及環境致敏因子的進一步了解可提高對氣喘病情的掌握。

《小辭典/細懸浮微粒》:

細懸浮微粒PM2.5: 係指懸浮在空氣中氣動粒徑小於2.5μm以下的粒子。PM2.5粒來源可分為自然界產出及人類行為產出等二種。而以後者危害較大,如石化燃料及工業排放、移動源廢氣等燃燒行為。細懸浮微粒PM2.5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會危害對人體的健康,包含氣喘的惡化、肺功能降低、咳嗽、心跳加速、血管發炎等。

★《氣喘小錦囊!》最愛問:吃啥可以改善?~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1850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