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國家對伊朗放松制裁後,印度和中國加入到伊朗的石油爭奪戰中。目前,在伊朗市場上,競爭者們還未感覺到這種原材料有怎樣的稀缺。而且,在韓國和日本突然降低從伊朗進口石油後,也為其它國家帶來了機遇。專家們認為,局勢有可能在五月發生急劇轉變。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麼中印兩國將不得不為爭簽伊朗合同加把勁。
印度進口伊朗石油的量在不斷打破記錄。3月份的時候,每晝夜的進口量達到38.7萬桶。和一年前相比,進口量增加了1倍。當時,印度、中國、日本和韓國不顧西方國家的石油禁運制裁,而從伊朗繼續進口石油。
伊朗石油在印度的最大用戶是埃薩石油公司(Essar Oil)。3月份的時候,該公司將從伊朗的石油進口量同比增加了5倍。
中國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進口國。這個伊朗石油市場的大玩家4月准備每晝夜購買55.2萬桶石油。這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盡管3月份的時候,中國進口量略有下降,每晝夜達到45.8萬桶。但盡管如此,其創紀錄的普遍趨勢還將繼續保持下去,4月份的時候,中國的進口量將達到伊朗石油出口量的60%。
俄羅斯能源與財經研究所專家謝爾蓋·阿吉巴羅夫認為,競爭對手之間將展開角逐,盡管目前彼此還沒有感覺到“背後明顯的呼吸聲”。
他說:“目前還沒有特別的問題。在西方國家針對伊朗實施制裁的時候,石油交易僅在支付貨款方面存在困難。隨著制裁逐漸減弱,石油交易將變得簡便起來。對于中印兩國來說,我還看不到他們競爭伊朗石油的全球性原因。現在,供大于求。因此,在伊朗市場上還不存在雙方‘碰胳膊肘'或者‘彼此擰胳膊'的情況。但與此同時,在任何一刻都有可能出現政治或者中轉方面的風險。”
專家們不排除,日本和韓國減少進口量是因為石油保險方面存在的不確定性。問題在于,盡管制裁放寬,但歐盟針對伊朗出口的石油提供再保險的禁令並沒有解除。此項禁令涉及油品和郵輪的保險金額。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將希望寄托于多元化能源供應渠道。其中包括借助于購買能源資產。印度第二大石油天然氣公司——“印度石油公司”,正在審議購買墨菲石油公司(Murphy Oil)在馬來西亞30%的資產。其潛在交易額最少達20億美元。如果這一交易成功,那麼將成為近年來這類交易當中最大的一宗。
印度石油公司還在審議購買荷蘭皇家/殼牌在尼日利亞石油資產的可能性,交易額達20億美元。
阿吉巴羅夫指出,去年印度石油公司的購買額高達55億美元,創下了記錄。但這僅是其國內記錄,和中國巨頭相比還不算什麼。
他說:“暫時看來,中國在這方面要更為成功些。而且,中方的資金能力也要高出一頭。將來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而且,和印度相比,中國購買能源資產的需求要更為迫切,因為中國在石油天然氣需求方面的增長速度還將高漲。”
不管怎樣,中印兩國在碳氫化合物領域的競爭將只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