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交介面:顛轉靖國神社的感情鍊金術

立報/本報訊 2014.01.29 00:00

■吳哲良

日本導演黑澤明於1990年上映的一部由8個片段組成的電影《夢》,其中第4段〈隧道〉,暫懸戰爭的加害與被害的仇怨,直面徘徊在日本上空的軍國主義幽靈。它描述一名背負著戰爭記憶返鄉的指揮官,獨自穿過一條深長的隧道,軍靴踏履不絕的回聲彷若有人也步趨其後。當他出了隧道口,一名雙眸空洞、滿身血跡的二等兵野口向指揮官敬禮後問道:「我是真的殉職了嗎?」指揮官激動地告訴他中槍身亡的實情,野口落寞自語:「但是我的父母不相信我死了。」隨後,一整個連隊的士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來朝著指揮官說:「第三小隊報告:無人傷亡。」指揮官懺悔地說:「我瞭解你們的感受……我派你們赴戰場送死,這都是我的錯。我原本可以將一切歸咎於這場愚蠢的戰爭,但我不能這麼做。……他們說為國捐軀,但你們卻死得毫無尊嚴。不過,像你們這樣重返陽間於事無補。求你們回去安息吧!」指揮官回過神並重理好軍袍,向部隊下令:「第三小隊,向後轉,齊步走!」

日本學者高橋哲哉指出,靖國神社是一種「感情的鍊金術」,意即:「必須通過彰顯陣亡者,讓遺屬們為此而高興,使其他國民自覺自願地為國家奉獻自己的生命。」國家必須透過持續宣揚「光榮的歷史」,把遺屬的哀傷情感轉換為榮耀、自豪、幸福的感情。此乃靖國神社矛盾的「安魂」邏輯:對戰犯或受迫的殖民地徵兵一律毫無區分地納奉為「國魂」,藉由不斷召喚神聖的亡魂來安撫遺族缺憾的心,並持續喚起後世生者的歷史及民族認同。這就是為何現今靖國神社裡的戰爭博物館(遊就館)不僅仍榮耀地紀念戰爭歷史,還以廣播導覽宣說發動大東亞戰爭的正當性,否認侵略戰爭的指控。

為國捐軀的榮譽感與殘酷戰場裡的死於非命,兩者之間存在著根本的斷裂以及拒認(disavowal):亡者無法接受自己毫無意義的戰死;家屬無法接受親人毫無意義的戰死;國家無法接受軍人毫無意義的死。這樣的拒認也反映出某種不甘與怨恨。靖國神社的邏輯是以光榮赴死的信念,將無謂戰死之恨轉化成為國捐軀之愛,讓亡魂再次蒙國榮召為「烈士」。黑澤明恰好顛轉了靖國神社的邏輯。代表國家的指揮官必須悔悟地告訴亡魂發動戰爭的錯誤,命令他們「向後轉」而非超凡入聖為靖國魂,讓陣亡者從國魂重返個體生命的身分,亡靈才得以真正回家,獲得安息。

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和李登輝均以靖國神社的感情鍊金術當作安魂慰靈的合理化邏輯,實則仍在操弄國家的招魂幡,好讓亡者幽靈在愛國的咒語中與生者相會。

(社大講師)

圖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訪靖國神社,圖攝於2013年12月26日。(圖文/路透)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