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客說客話:生活客語與文學客語的迷失

立報/本報訊 2013.12.22 00:00
■許時烺

國小實施鄉土語言教學自2001年開始到現在,算起來前後也有13年的時間,值此歲末年終之際,正是客語教學成果展示也是檢討的時候,期待新的一年有一番新的氣象。

回顧2013年政府有利於客語教學政策有三:一是客委會在6月「全國客家會議」中,提出「創造客家語言學習需求」和「健全客家傳播體系」兩項議題;二是10月底教育部表示,國中將比照國小,每週至少將有一節本土語言課;三是客委會在接受質詢時表示,2014的施政計畫重點,將著重於客家語言扎根,推展客家文化,並建置更健全的客家傳播環境。

如何建置更健全的客家傳播環境?其實,《民國100年施政重點》中,「促進族群多元發展」,就揭櫫:「落實『客家基本法』,全面推動客語教學,健全客家傳播環境,提升客家社會經濟力,強化全球客家連結網絡,行銷客家文化。」又如果這是指全台都收聽得到的「大功率客家廣播電台」,那馬蕭的競選白皮書第8項即為「成立全國性客家電台」。過去的馬蕭也好,現在的馬吳也好,連續執政兩次的國民黨都沒落實此政見。因此,個人認為這個「假」議題,根本就決定在2014和2016兩年選舉時的客家氛圍了。

最後是如何落實客語扎根?除了向下扎根到幼兒的客語教學以外,現在首要工作,一是增加師資解決「五腔客語一腔教學」的根本問題;二是把過去各單位如教育部和客委會以及坊間書商出版的「文學客語」課本深入為更細膩的「生活客語」教材。

個人曾經有過客語教材的編輯經驗,狹義的教材是指課文(含教學手冊)這類讀本,廣義的教材則包括客委會客語大不同的「食衣住行育樂」等詞彙,還有客語詞典及客家電視的《尢咕尢咕咕咕咕》、《大嬸婆》等卡通影片。

但即使是這樣,22日回過頭來看十多年來的客語教學效果不彰,其實是和這些教材大有關係的,坦白的說就是對所編輯的多數是「文學客語」而非「生活客語」,是最該反省改進的。有些人認為小學生會念唱幾首客家童謠和兒歌;表演一小段說唱藝術;會幾句客家諺語這些,就是傳承客家文化。如果是這樣,某種程度上學校都傳承了多多少少這部分的客家文化,但每一篇都是精品的「文學客語」反導致「生活客語」沒有下功夫琢磨,因此,我認為幼兒和國小低中年級這樣強調是不好的。

讓我們回到「痾屎、痾尿、擦屁股」;「我叫什麼名字、爸媽叫什麼名字;我家住在、我家電話是」這些,讓客語教學有感。

(客語教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