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週一次的「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身為 CEO,當團隊工作效率不彰,我們總是急得像熱鍋裡的螞蟻,一不小心就會動怒、罵人。但事實上,「鞭策」在過去重複性的製造產業或許適用,來到了網路這樣創造性的產業,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無法在後面用推的,那就必須換另一個方式驅動團隊前進。而巧妙的使用「期限」,我發現,就是其中非常有 Leverage 的工具。
The Problem with Loose Deadlines
一個六個月的專案需要多久時間完成?超過六個月!
要了解期限的原力,我們得先探討它的黑暗面,也就是當一個專案的期限過於寬鬆,因為「配速不良」所產生的問題。
如果是一個有經驗的馬拉松選手,他會適當的分配每一階段所花費的時間,來讓自己剛剛好在體力耗盡前抵達終點。但可惜大多數新創公司專案的執行團隊,往往不是經驗老到的馬拉松選手。給他們六個月時間做新版本產品,你會發現他們一開始花太多時間做研究,中間蓋產品時出現一堆意外,最後根本沒時間把 QA (Quality Assurance) 做好。
追究中間的問題,是專案一開始的時候,它的期限對所有人來說太遠了,遠到幾乎可以忽略。因此大家好整以暇的發想功能,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了許多無謂的風險。等到開發階段,這才發現很多新技術根本還未成熟,因此開發一再受阻,需要退回原點,最後當然沒辦法在時間內蓋好,何況跑完好的 QA 程序。
這時團隊的士氣低落,但因為沒有達到 Deadline,你不但沒辦法鼓勵他們,可能還要做出懲罰。整個組織投入了一堆資源在這案子上面,但得到的投資報酬卻相當有限。
The Effect of Tight Deadlines
但同樣是壓期限,如果把它改為一週、兩週、或是四週這種很容易體會到,似乎馬上就要來臨的 Deadlines,這時看不到終點的馬拉松突然變成了截止線就在眼前的短跑,而奇妙的事情也跟著發生。團隊會非常在意這個終點,因此會回頭砍掉無謂的工作,把時間與精力都專注在最關鍵的事情上。
也因為時間不足,他們需要想辦法最大化有限的資源,因此創意且實用的工作方式也會在這中間產生。而如果他們能夠在短期限中達成目標,那將會得到應有的獎勵。這個流程如果常常重複,久而久之團隊也會變得更有自信。
因此,相較於寬鬆期限,在經驗不足的新創公司,短期限通常是較能驅動團隊,投資報酬也較高的工作方法。此外,即使案子失敗,你的損失也能在控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