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公股銀行公公併 首重範疇經濟

中央商情網/ 2013.12.15 00:00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15日電)政府有意推動區域銀行,市場並傳出由兆豐金控(2886)帶頭「公公併」,銀行業者認為,若能達到「範疇經濟」,公公併也能為國內金融業帶來新氣象。

所謂範疇經濟,指藉由生產產品的多樣化,達到生產力增加及成本遞減的互補性。

包括財政部長張盛和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曾銘宗都認為,如果要說泛官股行庫最有機會變成區域銀行者,兆豐金機會最大。

由於兆豐金旗下的兆豐銀前身為中國國際商銀及交通銀行,中銀本來就是國內歷史悠久的外匯銀行,在海外據點密布,也因此去年該行來自海外獲利(含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盈餘數字勇冠國銀,占全行獲利比重也與中國信託商銀在伯仲之間,都是國銀中的佼佼者。

也就是說,如果以官方力推亞洲星展銀的3項指標:資本/資產的全球排名、海外據點數及海外收入占全行收入比重來看,兆豐金至少在後兩項占有先天優勢。

不過,過去只要牽涉公股行庫的整併,工會的重要性很難被忽略,過去台灣企銀(2834)的標售本來距離完成只剩一步之遙,後就因工會反對而作罷,為避免來自員工反對的阻力過大,公公併可能是被併的銀行員工相對可以接受的選擇。

且兆豐金向來是官股行庫的獲利優等生,在獲利超標下,多數員工年終應該也勝於行庫同業,如果合併一家盈餘能力偏弱的銀行,是否符合兆豐銀多數員工的期待,應該也要被納入思考。

除了公股及行庫員工的立場,政策方向及社會期待也是政府主導金融整併不能不注意的地方,免得又流於二次金改的弊端。

以政策方向來說,政府始終避用三次金改的名稱,怕的是外界有錯誤的聯想,而曾銘宗上任後,為國銀進入另一個里程碑訂出比較明確的方向,那就是成為亞洲區域銀行,而打造更國際化的金融機構,相信也符合多數人的社會期待。

其實,政府推動的金融整併方向,不管公民營金融機構都高度認同,打造走出台灣的國際型區域銀行,也是避開國銀自相廝殺的好對策,只是就像張盛和說的,「大不一定好」,規模經濟如果沒有互補,反而可能造成浪費,甚至引發裁員等問題,範疇經濟早該取代傳統規模的思維,成為公公併的最高指導原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