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解開民、共交流僵局奠定兩岸和平發展基石

美麗島電子報/陳淞山 2013.12.03 00:00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情勢,縱使是民進黨再次執政,幾乎也是很難發生逆轉了,不是因為民進黨會為了重返執政而放棄了台獨黨綱或修改正常國家決議文,所以,兩岸前景會一片光明,而是近年來兩岸關係的穩中求進所鋪墊的政治基石改變了主客觀情勢,讓兩岸人民肯定並信任唯有如此,才有和平,才有互利雙贏,而這正是台灣政經社會發展目前或未來不可或缺的動力泉源。

台灣朝野長期以來的政治惡鬥,讓台灣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陷入空轉,競爭力逐漸下降,此時,對岸的中國大陸卻急速竄起成為左右全球大局的政經強國,在此消彼長的「比較優勢」下,台灣不僅已經難以突破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存,就連台灣社會的民心也發生逐漸向中靠攏的微妙變化,儘管因為對中國大陸的民主、人權與文明價值程度尚難加以認同,對「台灣認同」也遠比對「中國認同」高的很多,但台灣社會的確也比以前較不排斥中國大陸的所作與所為。

因為中國大陸的確在變,而且是用「和平」在演變台灣,是用「自信與進取」在改變台灣的民心。然而,大陸當局或許因此就以為兩岸政治對話與談判的時機與政治氛圍已經逐漸成熟,「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政治定位關係已經可以推動促成。其實不然,在台灣大多數民眾迄今還是把中國大陸當成另一個可能比美、日關係還近的國家看待,兩岸「特殊關係」的未來演變與發展,不該被設定在「一中框架」中加以界定,兩岸的政治談判才能啟動;同樣地,對於「和平協議」的問題,或許大陸涉台部門的專家學者有人主張要有「不排除統一的指向」,意味著「和平協議」在政治象徵意義上是等同於統一的「中程協議」,但在台灣多數民眾的心理並無法接受這種內容的和平協議。倘若明年在台灣召開的「兩岸和平論壇」完全複製上海首屆和平論壇的模式與內容,把「一中框架」與「統一指向」做為兩岸政治對話的核心內容,恐怕就會如當年的「一甲子論壇」一樣,被台灣不分藍綠的兩岸專家與學者再度潑冷水,大陸涉台專家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因此,體察台灣民心、掌握台灣的政經社會脈動,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事求是」務實以對,才是正道。否則,一旦誤判兩岸政治情勢,不管是紅或藍、綠政黨都極有可能因為冒進或無知,讓兩岸關係發展產生重大的波折與逆轉,兩岸主政者都應用「同理心」的角度來化解兩岸的政經社會差異與歧見,兩岸的融合契機才能真正的到來。

所以,個人認為,為了拉近兩岸的距離,讓兩岸能夠逐漸加以融合,首先必須誠實面對國、民、共的政治失衡關係,強化民、共的往來互動與交流,以民、共智庫的交流與互訪打開雙方的政治僵局;其次,民進黨必須正視民、共政治僵局的困境,嘗試在具體的兩岸政策主張與黨的綱領性文件上做出善意的調整,例如在服貿協議立院審查以及用憲政共識做為兩岸政治對話的基礎,讓大陸當局感受到民進黨的正式誠意;最後,民、共關係要能正常化,大陸當局應在不設定前提與條件的情況下,正式邀請民進黨黨主席到中國大陸訪問與交流,既能因此培養雙方的感情認同以增強互信基礎,也能讓大陸領導人更加認識台灣、瞭解台灣,讓民進黨的領導人因此更加瞭解中國大陸。

兩岸關係發展要拋棄冷戰敵對思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人」的往來、溝通、交流與情感,兩岸人民目前已經能夠自由往來互動,欠缺的是民進黨與共產黨正常化的往來與交流而已。我們相信,倘若民、共之間能夠強化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互動與情感交流,則彼此許多的誤解與敵意便能有效化解,則兩岸政治關係的正常化與開啟,勢必水到渠成,屆時,兩岸融合的契機便能真正到來,這才是兩岸和平發展不會逆轉最大的保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