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消基會籲基改標示標準 從嚴

中央社/ 2013.12.02 00:0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 2日電)消基會抽驗12件非基改黃豆、玉米及相關製品,基改成份未逾規定的5%;但高於許多國家的1%標準,籲仿歐盟修為0.9%、並全品項標示。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召開「市售非基因改造食品含量標示太寬鬆」記者會。

台大農藝學系助理教授、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王裕文指出,因應人類使用太多農藥,美國開始研發植入抗蟲或抗草基因的基改作物,約自民國87年,世界上就有基改作物;但舉凡有植入抗蟲或草劑的基因,就有生殖毒性,會減弱生物繁殖力。

他說明,基改作物的生殖毒性就是越戰時,美軍在越南使用的落葉劑(橘劑)。

消基會董事陳智義說,根據統計資料,全球基改作物以黃豆、玉米、棉花為最大宗;種植面積前 5名為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及印度;2012年全球種植面積有81%的黃豆、35%的玉米及81%的棉花是基改作物。

王裕文說,台灣於民國90年規定,以黃豆、玉米為原料,且占最終產品總重量5%以上,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但5%標準是受限於當時的檢驗技術,現在可以更精準。

陳智義說,消基會發現,日本、加拿大、泰國、日本等國對基因改造食品強制標示的標準,與台灣一樣是最終產品總重量的5%;事實上已有多國的標準已訂為 1%上下,例如澳洲、紐西蘭、巴西,歐盟並訂為0.9%,斯里蘭卡0.5%;消基會呼籲衛生福利部應將標準修訂為與歐盟一致的0.9%。

他說,消基會發現傳統市場非包裝產品都沒有標示或說明,呼籲衛福部規定基改標示應不分包裝與否,都要標示。

消基會主張,全球基改作物不只黃豆與玉米及相關製品,還有番茄、木瓜、馬鈴薯、稻米、油菜等,基因改造標示範圍應擴大。王裕文說,中南部就有基改木瓜的種植,官方宣稱基改研究品種沒流入民間種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