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Tony Dowler/flickr
在科技產業中,針對產品、服務或某個功能,常常會碰到設計需求。在過去資料庫尚未發達的時代,人們總相信才華決定一切,設計交給人類就夠了。但現代則大不相同,由於資料庫太過強悍,用滑鼠點個幾下,其實就能完成一項設計案。
這下子,專攻設計的人就緊張了,人腦創意到底拼不拼得過電腦資料庫? 某位曾任職Google的設計師就表示,業界非常仰賴資料庫的判斷,任何芝麻綠豆大的設計成果,都得交由電腦審核,人的決定似乎變得無足輕重,甚至還會被判定不合格。
小按鈕見真章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度恐慌,因為創意和資料取得「平衡」才是關鍵。所謂「平衡」,正意味著人類創意仍佔一席之地,面對資料庫時不必妄自菲薄。設計失敗了,只要能學習教訓、再接再厲就好。
曾經,Google打算設計一個「點選瀏覽」(Google Checkout)按鈕,讓使用者能透過點擊快速購買某產品。為了吸引用戶,原本的設計方向都以字大不大、好不好按的「Checkout」字樣為主,但直到某人提出以「FREE iPOD!!!」作文案,大寫字體加上藍底帶火焰的立體按鈕,並在按鈕下打出小小一排「checkout」字眼,才宣告定案。
這樣的成品,確實擄獲了眾人的目光,也告訴我們一件事:光是專注於點按是不夠的,溝通效果才是核心。的確,靠資料庫分析哪種按鈕最多人會按,就能立刻將設計圖打好,但吸引力恐怕都不會比火焰圖來得強。再說,要取得用戶的信任,靠的依舊是貼近人心的創意,而非冷冰冰的數據製造機。
創意可以學習
很多人以為創意是天生的,有才無才在出生時便決定了。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完全錯誤,因為創意可以學習,也只能靠學習才能獲得。沒有人是天生的設計師,而要成為設計師,絕對要付出相當努力。
其中最重要的努力項目,就是「觀察」。只要培養觀察生活週遭事物的習慣,舉凡路標、手機按鍵、門牌等,都有設計概念蘊含在裡頭。這些設計可能有不完善之處,如果我們能訓練自己分析其中優劣,縱使與客戶合作的經驗尚不足,也能藉由觀察思考來補強。
由於客戶五花八門,我們的觀察視角必須更廣,當視野開闊了,思想也會受到鍛鍊,形成所謂的「創意」源頭。更重要的是,設計師和客戶的觀點永遠不同,前者必須時時以後者立場出發,以打造吸引人的設計。這時,資料庫就顯得舉足輕重了,藉由大量的統計分析,設計師就可以避開錯誤,往對的方向發揮創意,這也是在創意與資料庫間取得「平衡」的方式之一。
如何拿捏平衡?
創意雖然重要,但也不能過度依賴,否則會落得像Apple生產的圓滾滾USB滑鼠一樣,成為眾人恥笑的對象。那麼,究竟何時該靠直覺創意,何時該靠資料庫呢?
如果重點擺在用戶行為習慣,或是有幾項設計擺在眼前,不知道挑那個好的話,資料庫是可靠的好幫手。資料庫能反映用戶真實行為,讓我們不會被對方說詞蒙蔽,判斷用戶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用資料庫作行為分析相當有效。至於設計太多不知如何選起,就靠資料庫一一進行A/B測試,絕對比眾人為小細節吵半天還有效率。
另一方面,如果要評斷設計整體品質,或者要評估長期效應,不妨跟著直覺走。小細節或許能靠資料庫分析,但整體效果卻得以人的角度出發,以「感覺」為準,與其執著小細節,不如觀察整體。而長期效應牽涉信任度,必須藉由實際與人互動,同樣靠「感覺」判斷前進方向。總之,能夠適時選用資料庫、適時仰賴直覺創意,絕對是最好的策略,而這也是出色設計成功的祕訣。